来源:无冕财经
一家提供校园餐的公司,通过一张交错复杂的资本网,让真正的决策者和受益人隐身幕后,家长们能看到的只是“执行人”。
被家长们骂上热搜的上海绿捷,终于开口了。
9月23日晚,这家日供50万份午餐、掌控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市场的巨头,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致歉声明”。全文只有48个字,没有回应“虾仁炒蛋发臭”“餐标缩水”等核心争议,也没有提出任何整改措施,只是笼统表示“诚挚道歉、全面接受”。
更令家长愤怒的是,这份声明姗姗来迟。
9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市监局、教育委三部门联合通报,因学生餐中虾仁被下架一事,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绿捷才不得不表态。
而在9月15日,上海多所学校爆出午餐中的虾仁炒蛋被发现有臭味而紧急撤换时,绿捷的说法还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虾仁有细沙”。
一边是家长们焦急追问“孩子到底吃的是什么”“谁来为校园餐负责”;另一边,则是绿捷长时间的沉默与回避。这与此前西贝老板贾国龙“秒回”罗永浩吐槽的姿态,形成了强烈且鲜明的对比。
问题随之被推到台前:一家被众多家长评价为“餐食水平很糟糕”的公司,为何能牢牢占据上海校园配餐市场?到底是谁,在掌控50万孩子们的校园餐?
神秘的老板
警方的最新通报,透露了一个细节:9月15日发生校园午餐“虾仁发臭”事件后,真正下达“全市下架”和“对外口径”指令的,并不是工商登记里的总经理葛均锋,而是一位从未出现在公开资料中的实控人张某某。
换言之,家长在工商系统里能查到的负责人(葛均锋),并非真正拍板的人;而真正的实控人,则隐身在公司架构背后。
翻阅绿捷的公开报道,不论是张某某还是葛均锋,都几乎从未露面,更未回应过家长的关切。对家长而言,这两位“负责人”都像隐身了一样。
但在资本版图里,葛均锋的身影却十分活跃。
公开信息显示,他名下关联数十家公司。据企业查询平台风鸟,参股的上海易亨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由新希望资产管理控股,股东名单里面有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及其女儿刘畅。
他还持股上海厚生信新和合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其股东同样包括刘永好,以及新希望前副董事长、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
据南方都市报梳理,葛均锋还在多家食品企业担任监事,包括威海味岛食品、上海芸味食品、威海丰裕水产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威海味岛食品。据官网和招聘信息介绍,该公司主营冷冻水产品和速冻肉制品,重点产品是各类“裹粉炸制”的半成品肉类,是Kilcoy Global Foods的下属企业。
巧合的是,在这场舆论风波中,上海家长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午餐冻肉、炸物比例偏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不少家长称,孩子一周五天的午餐里,有三天都是“油炸小酥肉、炸鱼排、炸虾饼”。
这些菜品的具体品牌虽不得而知,但部分家长难免质疑:当同一个人既是校园餐的管理者,又在食品供应链企业挂名时,孩子餐盒里常见的冻肉、炸物,究竟是出于营养考虑,还是产业链上的某种输送?
葛均锋还出现在上海芸味食品的监事名单中。根据该公司的LinkedIn介绍,芸味是Kilcoy Global Foods的全资子公司。几年前,其冷冻去骨牛碎肉曾因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被海关总署退运或销毁。
而味岛、芸味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指向——Kilcoy Global Foods。这家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2013年底被新希望集团及旗下产业基金以约5亿元收购,彻底变为中资控股。如今,它已是呷哺呷哺、百盛中国、麦当劳中国的重要供应商。今年6月,Kilcoy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高达1亿美元。
据招股书披露,刘永好家族目前持有Kilcoy公司45.44%股权,脱胎于新希望产业投资基金的两只基金持有37.19%股权,而这两支基金由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参与创办的厚生投资管理。
一位长期关注教育配餐的分析人士表示:“家长担忧的是孩子餐盒里的营养与健康,而资本盯住的却是校园餐这个稳定需求端,与动物蛋白产业链形成闭环,消化产能、稳住现金流并获取利润。”
安全“隐身”
绿捷并非一开始就带着资本光环进入校园餐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绿捷前身为1999年创立的上海绿捷快餐有限公司,后重组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给上海提供学生餐的公司。
创始人张国华并非无名之辈。据报道,他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横跨核能、信息、建筑、化工、家电、电子多个行业。但在2018年,他悄然退出了绿捷的股东序列。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家名为Green Express Foods Limited的香港公司成立,并迅速成为绿捷的唯一股东。
2021年,绿捷与光明中学的供餐合同到期,但在同年9月再次中标。自此之后,绿捷在上海学生餐市场进入“加速度”:短短几年间就覆盖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突飞猛进,正好发生在香港公司接手绿捷之后。
据财新报道,该公司的三名董事分别为张天笠、王航、陈云仪,全部来自私募基金厚生投资。其中,张天笠、王航是厚生投资的创始合伙人,陈云仪则是负责投后管理的执行董事。
据时代周报,厚生投资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1月23日发布的文章中,称绿捷为“被投企业”。
企查查显示,厚生投资是一家专注中国消费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它由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在2010年组建,初创团队几乎清一色来自新希望系,其投资方向集中在食品与消费领域,而刘永好亦是该基金的基石投资人。
追溯更深一层,张天笠、王航的名字还同时出现在上文提到的Kilcoy Global Foods的董事名单上,前者为董事长,后者为董事。而Kilcoy的另一位董事则是刘永好的女儿刘畅。
至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家普通的校园餐饮公司,而是一张交错复杂的资本网络。绿捷与厚生投资、Kilcoy、新希望之间,通过人员交叉、基金投资与股权控制,高度交织在一起。
分析人士指出,绿捷以境外公司作为唯一股东,是“红筹/离岸SPV直控内地运营主体”的典型模式。这种架构在资本市场上常见,既能融资灵活、税务优化,也能把股东信息隔离开来。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层层嵌套的架构,让真正的决策者和受益人隐身幕后,家长们能看到的只是“执行人”。一旦食品安全出了问题,运营层面可能有人出面背锅,而幕后资本却可以置身事外。
更敏感的是,境外非上市公司并不需要披露详细财务和交易信息。外界根本无法得知:绿捷和上游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定价是否透明?质量是否过关?在这种架构下,家长最关心的孩子餐盒,反而成了最不透明的部分。
大而不能倒?
在发生“虾仁发臭”事件之前,已有不少家长在社交媒体反映过绿捷供餐的问题:菜品质量差,冻肉、油炸食品过多,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吃不好。这些抱怨并非一时之气,而是长期存在。
然而,家长的投诉似乎从未撼动绿捷的地位。
事实上,绿捷不仅屹立不倒,还在不断扩张。
2024年,它获评“农业产业化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团餐百强企业”等资质,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换句话说,上海182万中小学生中,约三分之一的午餐来自绿捷。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的“中标能力”。
仅今年8月,绿捷就连续拿下20余所学校的供餐合同,几乎呈现“批量中标”的态势。8月28 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绿捷中标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食堂项目。公告称,绿捷“理解充分、方案详实、预案齐全”,以最高分脱颖而出。
而一旦成为校园餐食供应商,合同往往锁定三到五年,中途更换极为困难。学生的不满意、家长的投诉在这种机制下难以发挥真正作用,“用脚投票”几乎不可能。
与此同时,绿捷的现金流优势更让它立于不败之地。校园餐普遍采取预付费模式,家长往往提前一个月缴费,人均约400元。以50万学生计算,公司账面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
配合规模效应,还可进一步压低成本、放大利润。2024年末,绿捷员工总数1567人,平均每人对应320名学生的餐食。
更有家长算出了一笔账:以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为例,绿捷中标价为231万元,折算下来每餐成本不到3元,即便只算午餐也不过6元。然而家长实际缴费却是18元/餐,全年收费超过500万,几乎是中标金额的两倍。
差额去哪儿了?这是家长们所迫切关心的。
从稳占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到拥有庞大现金流,再到高效中标机制,绿捷已然成了上海校园餐市场的巨无霸。问题是,当它大到几乎无可被取代时,谁来确保它不会出问题?
网友看法
1、网友上进的冰淇淋cp:政府必须摧毁这个绿捷黑窝点。还青少年健康成长
2、网友悠哉悠哉1977:50万学生,就按一个学生一顿賺2块钱,一百万一天纯利润,如果食材再压缩成本,一顿賺4块钱。一天就200万利润,一个月就是6000万利润,一年利润7.2亿。想想可怕
3、网友醉后壹晚~云里雾里:资本能控制一切?特别是能腐蚀有权力的人!该管管了
4、网友热带雨林666666:这不是垄断吗?应该严格限制一家企业(实控人)送餐学校不得超过20家,杜绝垄断和集体安全隐患。
5、网友君交淡如水:中标价和家长出的钱有多少差价啊…心太黑了,天道轮回,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6、网友直率松鼠PoO:一个小吃摊供一百个学生,可以养活五千个家庭
7、网友完美蛋糕cp3:上访教委!彻查此事。决不姑息!还孩子一个公道!可怜的孩子们!祖国的花朵啊。还是吗?我还怪自己孙子在校不好好吃饭,他说难吃还不相信。放学5点不到就叫肚子饿。现在想想真的错怪他了。
8、网友秦皇枢密使L:绿捷餐饮公司是怎么中标的?这是关键!
9、网友凡提818:市教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难道就不去严查吗,必须取消这种无良企业,再追责相关人员,不过多少人都必须严判
10、网友好学面条iW:绿捷的老板是谁?慕后的资本又是谁?为什么敢明目张胆做这种危害中国花朵身体健康的事,而没有被出局倒汱…
11、网友孤舟:如果是招标的话,应该是5~10个学校为一个标为好,一家企业只能中一个标,比较合理。有竞争,有对比。 但是,资本总是唯利是图的,肯定是想尽办法多赚点钱,这样学生吃到的肯定比猪饲料差,这是毋容置疑的。因为没有选择,再差也要吃。 学生用餐,还是学校食堂自己做好,可以只赚工资,不赚利润。
12、网友E l n n:一查到底这些钻法律空子,挖和谐社会墙角的恶毒资本
13、网友多彩海风8j:不是致歉声明,就两个字:声明
14、网友不想取名字:权利的傲慢
15、网友南城皆过往:丧尽天良,这样的企业是如何中标那么多学校的,上海教育局长会撤职,所有招标人员都要一查到底,严查严判,给全市学生家长一个交代
16、网友小伙32917038:老师的陪餐制度实行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存在问题,这方面应该学习日本;重视学生和孩子们的健康,不能这边说着鼓励生育,那边孩子的成长过程确缺少监督机制
17、网友蝌蚪找电影:能不能真正有效管一下这个事情,徐汇区公办二梯队小学,昨天汤里有塑料,饭里有头发,今天吃臭鸡肉。。。
18、网友成熟可乐Tb:让全上海人感到愤怒!
19、网友林间感受清风:不仅要查绿捷公司,而且还要查同意绿捷供餐的教育局
20、网友figo向前冲:广东中山市的中小学生食堂,前几年也有很多学校是送餐的,最近一部大部分学校已改建,新建食堂,现在制作。这种事情做起来并不难,就是看当地政府有没有这个决心,想不想做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