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代表在联合国交锋,美方要求中国“守规矩”,中方直截了当拒绝接受,并且还对美反将一军。那么,这场交锋究竟是怎么回事?中方又进行了怎样的反击?
7月22日的联合国安理会,原本是一场关于“多边主义与和平解决争端”的高级别公开辩论,却意外变成了一场中美唇枪舌剑的交锋。资料显示,这场辩论最初是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起倡议,联合国成员围绕如何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展开讨论。
古特雷斯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回归联合国宪章原则,推动和平、避免冲突。他特别提到,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及针对联合国设施的攻击,已经破坏了人道主义原则。他还指出,当下的全球秩序面临极大挑战,呼吁所有大国展现政治意愿,减少分歧,推动和平。
然而,美方代表谢伊在发言中却突然“跑题”,直接对中国在南海的政策发难。她援引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裁决”,声称中国拒绝执行裁决是破坏国际法的行为,并敦促中国“履行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的义务”,谢伊甚至把中国的主权主张,定性为对东南亚国家主权的侵犯。
对于美方无端指责,中国代表傅聪立刻要求第二轮发言,用更直接的语言做出有力回应。他明确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这一主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傅聪指出,“南海仲裁案”从一开始就是非法、无效的政治操作,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所谓裁决,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行动。
紧接着,傅聪还对美反将一军,反问道:美国自己至今都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却总是以“法官”自居,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这是什么道理?而且美国不仅拒绝承认公约,还频繁派遣军机军舰在南海炫耀武力,甚至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在中国家门口炫耀军事肌肉。这种行为是真正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元凶。
毕竟,有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美菲一直挂在嘴边的“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自始至终就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操作。菲律宾政府在2013年提出仲裁请求,而“仲裁庭”的人员和程序从一开始就由西方国家操控。更重要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它不涉及主权归属问题,然而这份裁决却试图裁定太平岛等岛礁的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权利等核心主权问题,明显超出了授权范围。
所以傅聪指出,这种“以海洋划界反推岛礁主权”的做法,在国际法中根本站不住脚。菲律宾和美国却利用这个裁决大做文章,对黄岩岛、仁爱礁等岛礁提出主权声索,甚至企图通过国内立法“坐实”裁决结果,制造既成事实,这种赤裸裸的政治操作,已经严重扰乱了地区秩序。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国在“仲裁裁决”背后真正的意图,其很有可能是为中美地缘竞争奠定法律基础。美国不只是插嘴,而是想借“裁决”之手,削弱中国对南海航道的控制力,同时为美军在亚太部署提供“正当性”。也就是说,美国推动的所谓“自由航行”其实并不自由,而是军事介入的幌子。
从长远看,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一个地区的秩序,如果不是由周边国家通过协商决定,而是被外来强权强行规定,那么结果只会是冲突频发,信任尽失。事实上,自“裁决”公布九年来,南海地区的局势并未因此好转,反而因菲律宾单边行动和美方干预出现了更多摩擦和风险。
所以在这场联合国辩论中,傅聪用两大问题把美国拉回现实:其一,美国既不加入《海洋法公约》,又要求别人遵守规则,这是什么逻辑?其二,“仲裁裁决”已经九年,南海局势却更动荡,这难道不是说明这纸裁决根本没有助益?
同时这次交锋再次凸显出一个关键事实:中国不是国际法的挑战者,而是规则的维护者;反倒是美国,嘴上喊着规则,行动上却是“选择性执行”“双重标准”。联合国这个平台,本就应是讨论问题、寻找共识的地方,而不是某些国家发号施令、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
说到底,南海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仲裁”,更不在于外部施压,而在于有关国家回归谈判轨道,推动形成可接受、可执行的“南海行为准则”,这才是真正符合地区国家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期望的方向。
至于美国,其一再要求中国“守规矩”,但问题是:规矩到底是谁定的?中国不是不守规矩,而是不接受强加的伪规则。中方立场明确:既然讲规则,就必须公平、合理、一视同仁;而不是让非缔约国站在讲台上扮演裁判,那不过是“披着法律外衣的霸权”,中方自然绝不接受。
网友看法
1、网友元气松鼠Pn:傅聪代表讲的很好,讲的霸气牛气,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