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愣是把“美国优先”玩成了单机游戏。近日其就整出一个“对等关税”的新花样。直接把美国常年贸易逆差当成了“欠债账单”,嚷嚷着要各国用买美国货、开市场大门,甚至搬工厂来“还债”。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样做一方面是要给国内经济病开药方,解决其制造业空心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把关税作为谈判工具,这样既能给美国民众看上一出自己“硬刚外国”的戏码,又能逼着别国按照美国的规矩改写贸易体系。
(特朗普)
按照特朗普的计划,若是这套策略贯彻实施下来,美国必定会成为唯一的受益者,到时候国际社会也有望回归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模式。
然而其没有料到的是,由他发起的这场关税战,还误打误撞地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战略窗口。
日前,《南华早报》就报道称,特朗普的这一关税政策一举震惊世界,更是打击到了美国许多亲密的盟友,在未来世界其他国家将团结起来对抗美国,同时也给长期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中国,带来了一个机会。
该媒体的这番分析,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也清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还覆盖了日本、欧盟、越南等CPTPP主要成员,其中日本就面临24%的关税,越南则高达46%。这种“无差别的攻击”,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与传统盟友的矛盾,当下欧盟已明确反对并计划并展开反制,而日本、加拿大等国也面临经济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促使CPTPP成员战略方向出现转向。
拿日本来举例。其作为CPTPP 的主导国,在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高关税政策下,日本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日本需要珍视日美同盟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也必须维护其经济利益,不得不考虑美国高关税对其出口产品,尤其是对汽车行业造成的严重冲击。
(石破茂和特朗普)
在这种压力下,日本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发生显著转变。从过去主要关注防范中国潜在风险的立场,逐渐转向更加注重与中国的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国企、公平竞争、劳工标准等敏感问题上,日本可能不会再坚持严格的一刀切策略,而是尝试通过与中国进行逐步的协调和对话来寻求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双边紧张关系,也将推动区域经济整合发展。例如,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与CPTPP起到互补作用,为中国未来加入CPTPP开辟一条可行的过渡路径。
虽然在政治上常常站在美国一边,但在经济上,澳大利亚与中国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铁矿石和农产品领域。因此,澳大利亚在面对美国战略压力时,依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当特朗普政府对澳大利亚施加10%的基准关税后,澳大利亚调整对华政策步伐可能会加快,推动其在CPTPP框架下采取更加积极与灵活的政策。
东南亚国家更是希望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过去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CPTPP成员国凭借低关税优势,承接了部分中国对美出口转移,如 2024 年越南对美纺织品出口增长7.9%,但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促使其进一步强化与中国的产业链绑定。同时支持中国加入CPTPP,也有利于平衡日本在协定中的主导地位,争取更多的规则制定权。
再加上美方这边,CPTPP原设计为覆盖全球经济40%的巨型自贸区,但其退出后导致市场规模大幅缩水。这本身已削弱了美国在亚太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如今特朗普再次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其“逆全球化”的形象,而中国则通过表态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和美方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加入CPTPP的申请,也可被视为对现有多边机制的补充,尤其是在美国持续单边施压的背景下,这一姿态更容易获得成员国支持。
(CPTPP成员国)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的高关税迫使中国加速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例如提升进口规模、优化营商环境,这些举措与CPTPP要求的国有企业中性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方向一致。
此外,我国去年提出的扩大财政赤字、刺激内需等政策,也间接为加入CPTPP所需的国内市场开放奠定了基础。例如,提升消费能力可增强中国作为“进口大国”的谈判筹码,缓解CPTPP成员国对市场准入的担忧。
总之,特朗普的关税战本意虽为遏制中国,但最终却因过度透支美国信誉、激化盟友矛盾,反而为中国参与CPTPP提供了战略支点。
这一结果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单边主义的局限性,更折射出多极秩序下“合纵连横”的必然性。未来,中国能否成功加入CPTPP,将取决于其改革力度与成员国博弈的平衡,但特朗普的政策无疑为这一进程撕开了一道关键缝隙。
网友看法
1、网友洒脱松鼠aZ:不要想当然
2、网友鸣不平:特朗普对众多国家提高关税把美国孤立开来,某种程度上也把它的盟友推向我国,有助于我国更快发展!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