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体面投降了?巴西已经接到通知,特朗普威胁加征的食品关税已经取消了,多收的钱,都要退回来。
卢拉回应特朗普取消部分关税
11月20日,美国政府突然抛出重磅消息,特朗普已经签署行政命令,取消对巴西牛肉、咖啡、可可等核心食品征收的40%关税。
根据该命令,自11月13日以及之后征收的税款都可能退还。
在四个月前,美国还气势汹汹地挥舞关税大棒,理由是“惩罚卢拉政府起诉博索纳罗”。
这两极反转的戏码,真是因为特朗普“服软”了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面对美国的打压,巴西这个南美大国压根没打算被动挨揍,而是直接硬刚到底。
8月5日,卢拉政府二话不说,把美国告到了WTO,直指这40%的关税违反“最惠国待遇”,纯属没道理的惩罚性措施。
要知道,美国一直以“全球贸易规则制定者”自居,最看重这点脸面,巴西这步棋算是打在了七寸上。
果然,十天后WTO就公开了巴西的磋商请求,美方再怎么嘴硬说“出于国家安全”,也架不住多边框架的压力,没过多久就乖乖同意坐下来谈判。
光靠国际维权还不够,巴西转头就给自己筑起了“防火墙”。
8月13日,卢拉火速推出“巴西主权计划”,国家开发银行直接拿出300亿雷亚尔专项信贷,给受关税冲击的农场主、出口企业发低息贷款,还额外拨了45亿雷亚尔补贴中小企业。
而且巴西没死磕美国市场,而是加速找新出路,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4.7%,跟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的贸易额也涨了27.6%。
哪怕9月对美出口顺差降了41%,整体出口盘子却稳得很。
这就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美国,想靠关税卡死巴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真正让谈判破局的,还是高层的直接对线。
10月底,卢拉和特朗普在马来西亚碰了面,这场被外界称为“破冰”的会谈,其实就是互相亮底牌。
之后美巴外长频繁沟通,最终谈出了一个“利益交换”,美国取消食品关税,巴西也拿到了飞机零部件40%关税的豁免。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虽然嘴上说“欢迎但不够”,还想要完全取消咖啡关税,但这结果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巴西手里的筹码,美国不敢不接。
而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愿意低这个头,主要还是陷入了自己挖的坑,他们想在拉美搞“新门罗主义”,却离不开巴西的资源。
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之后,一直想强化对美洲的控制,一边往加勒比海派“福特”号航母,一边盯着委内瑞拉等左翼政权。
美国对巴西加税,本质就是想给卢拉政府一个下马威,帮自己的盟友博索纳罗出口气。
可现实呢?美国喝的咖啡里,三分之一都来自巴西,汉堡用的牛肉,大半也是巴西供应。
加税之后,美国超市里的咖啡价格直接涨了40%,牛排贵了17%,美国老百姓怨声载道,特朗普的支持率也跌到了重返政坛后的最低点。
这种情况,让美国政府的地缘野心彻底露了怯。
一边在加勒比海炫耀武力,一边却要对巴西的关税诉求妥协;一边喊着“贸易保护”,一边又得依赖别人的资源。
而且美国的关税大棒不仅没有打垮巴西,反而逼着巴西加速贸易多元化,以后对美国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小。
这哪是惩罚别人,分明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场持续四个月的贸易拉扯,说到底不是谁“投降”谁“胜利”,而是实力说话的结果。
巴西用世贸维权、国内纾困以及高层谈判的组合拳,证明了弱势国家面对超级大国的霸凌,未必只能被动承受。
美国则用政策反转,再次印证了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有多不靠谱,想拿关税当政治工具,最后终将被经济规律打脸。
现在再看这场“求和”戏码,更像是特朗普的无奈之举。
那些总想着靠关税施压、搞政治算计的国家,其实都该明白一个道理,全球化时代,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单边主义没有存活的养分。
巴西的反制经验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面对不公,与其忍气吞声,不如主动布局,用规则维权、用实力撑腰,才能在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
毕竟,靠施压得来的优势迟早会反噬,只有互利共赢才是真出路。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