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相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这一招直接急得美国祭出“关税涨到500%”的威胁。
为什么稀土那么管用,可能很多人都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误区,觉得稀土这个东西只有中国有,美国没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稍微百度一下就能查到:中国的稀土储存量在全世界占比大概在33%左右,算不上制霸全球,但我们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70%,遥遥领先。
而美国也分布不少稀土,可一直没怎么大规模开采。
这就奇怪了,稀土美国也有,也能从别的国家买到,但为什么偏偏依赖中国的稀土呢?
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的稀土品相好,而是中国开采稀土的技术好。
谈到中国的稀土开采技术,我们不妨再啰嗦几句稀土的重要性。
今天稀土的战略价值之所以高,就是因为稀土里面藏有大量稀有金属元素,具有独特的磁、电、光学特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质。
能够应用于电子、通信、航空、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大到美国的F-35战机,小至苹果的AirPods耳机,以及今天满大街跑的新能源企业,都需要稀土。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稀土虽然名字里有“稀”字,但并非稀少。
事实上,世界各国均蕴藏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石,除了中国外,巴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也有不少。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年度报告,2024年,美国稀土产量达到4.5万吨,在全球占比11.5%,排名第二。
可即便如此,美国还是选择大量地从中国购买稀土,为什么呢?
真正的原因是:
中国掌控了重要的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的稀土元素,又好又便宜。
其实稀土和铁矿、金矿一样,不是说挖出来就能用的,你得提取你得炼。
想要提取稀土里有用的元素,就得加工,而中国恰恰具备了加工稀土的完备产业链。
中国有三大矿区,分别是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江西赣州的矿区、四川西部的矿区,这里早就聚集了一批开挖稀土的企业,和这些企业配套的就是周边从事萃取与精炼的中游产业。
根据“稀土交易所”(Rare Earth Exchanges,REEx)的分析,中国稀土产业历经约40年发展,在稀土加工方面的优势远超西方,掌控世界上9成以上的加工产能。
和其他金、银等金属资源一样,金属矿的纯度越高越好,对产品的赋能作用也越大。
但怎么把稀土里面的镧、钕、铕、铽、镝等元素提取出来,难度很大。
怎么学到这些技术,研究出这些技术的呢?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
70年代的时候,国际上提纯稀土,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离子分离法和溶剂萃取法。
这两个方法都有缺点,一个是需要庞大的装置,且耗材用料多,另一个是提纯纯度不够,而且两个方法都伴随着不小的环境污染。
在1980年之前,美国是世界上稀土产量第一大国,然而就是198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美国将稀土矿石和放射性元素铀,一同纳入核监管体系,从开采到废弃物处理,都要接受监管和环保限制。
这样一来,美国开发稀土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市场上也卖不出高价,基于此,稀土产业开始衰落,龙头企业莫利矿业在十几年后,被迫关停。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提取技术,却在高歌猛进。
最开始,中国是不掌握稀土提纯技术的,大部分是把稀土出口到法国加工,加工完了再运回来。
为什么是法国呢?因为法国有一个加工厂叫“罗纳・普朗克”,他是法国最大的化工集团之一,他们有个提纯方法比美国先进,可以做到量大的同时,纯度还高。
这个方法叫“摇晃法”——把稀土和溶剂放到机器里摇晃,随着设定摇晃的参数不同,就能得到不同元素的高纯度稀土。
这里的关键就是:摇晃参数。
这个参数是“罗纳・普朗克”核心秘方,自然不会公开,而且不同的稀土还要设定不同的参数,需要根据稀土品质改变参数。
中国没有掌握这个技术前,只能低价出口稀土,然后再以百倍高价买回来。
但中国人就是好一个琢磨,亏本生意做太久了,就想拥有自己独立自主掌控的技术。
这个时候,一位叫徐光宪的核专家站了出来。
1971年底,徐光宪从知青农场返回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当时化学系在搞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他认为,萃取法用于稀土分离提纯是大有可为的,于是积极参加研究,很快就对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做出了突破性的改进—— “新串级萃取法”。
简单点说,就是把稀土成分输入一套特定的公式,就能配比出合适的萃取液,萃取出相应的稀土元素,量大,够纯。
1974年9 月,徐光宪带着这套理论奔赴包钢工厂,进行工业级试验萃取,居然一次成功。
从此,中国的萃取技术一下弯道超车,走到了国际最前列。而后,徐光宪又不断改进工艺,让我们的稀土萃取及分离技术越来越牛,吸引到了全世界的买家,并且把美国、日本、法国等一系列的稀土龙头打到减产乃至破产。
到了2013年之后,中国开始强调保护环境,国家有意识的对稀土产业进行整合,把全国几百家稀土企业整合为6家,强化技术优势,集中整治污染,发展利用废弃物,优势进一步巩固。
台积电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做2nm、3nm顶尖制程的工艺,而国产芯片目前只能做到稳定的14nm。
而中国的稀土之所以牛,和台积电的道理一样,我们的技术能做到成本低,纯度高,污染低,这一点是要超越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相关专利数量也比美国多出2万件以上。
根据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引述的数据:中国在今年前5个月中,经加工后出口的镝与鉽每公斤的成本价较欧洲低3倍,西方国家不得不依赖中国。
所以说,我们用稀土卡脖子,卡的不是土,而是技术。
稀土之外,其实中国还有一个资源也在卡美国的脖子。
这个资源就是:铜。
前不久,特朗普就宣布一个新的制裁: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关税。
和稀土一样,铜在高科技产业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AI、算力芯片、新能源汽车,这几个产业都是吃铜大户,近几年铜价也是涨了40%左右。
那么关于铜材产业,谁是世界的主导者呢?答案还是中国。
中国的江西鹰潭市,各类铜材年产量达646.7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全球90%以上铜及铜合金牌号,被外界称为:“世界铜都”。
为什么是这个地方呢?和稀土的故事很像,1978年,改革的设计师目睹了中外冶金工业的巨大差距,着手开始布局中国的矿产冶炼技术升级。
1979年,江西铜业集团瞄准国外先进工厂,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是和稀土的开采提纯一样,掌握了铜基材料的各种工艺和冶炼技术,让西方国家明明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但还是不得不从中国进口,不得不在中国买。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我们不少人以为,美国是用技术卡我们脖子,水平高;而我们是在用资源卡美国脖子,水平低。
这是一种误解。
卡脖子的真正核心,其实都是技术。
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产业,最深的护城河就是自己技术水平,而在发展技术的道路上,也只有直道超车才是王道。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