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的爆红,本质是“真诚者的胜利”。
当商业褪去包装,露出“把顾客当邻居”的本真,反而让人挪不开步。图/北京时间视频截图
文 | 王志高
近日,江西景德镇五中附近的一位鸡排摊主,凭借极具个性的售卖方式火爆全网。据极目新闻报道,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作“鸡排哥”的摊主,已坚持卖炸鸡排9年,其风趣幽默的“脱口秀式”销售风格,不仅赢得了本地市民的喜爱,更吸引大批游客专程前来“打卡”。
当网红店还在玩“限量三小时”“打卡发圈免单”的饥饿营销时,“鸡排哥”的“反套路”显得格格不入。最初每人卖5份,顾客抱怨“吃不完”,他减到3份;仍有食客排两小时空手而归,再砍到2份,还做了带城市标语的排队卡。
“让大家不用白跑,比啥营销都强。”他的话朴素得像街坊聊天,却精准戳中当代人痛点:我们反感的不是排队,是“排了也白排”的算计;抵触的不是限量,是“为限量而限量”的虚伪。
更难得的是,他的真诚从不“挑场合”。收摊剩一块鸡排,没想着留给自己或明天卖,随手递给陌生人;“鸡排嫂”天热发矿泉水,单纯想让顾客解渴。当商业褪去包装,露出“把顾客当邻居”的本真,反而让人挪不开步。
“鸡排哥”的爆红,本质是“真诚者的胜利”。这些年,营销翻车太多了:奶茶店雇人排队被扒,餐厅标“妈妈的味道”却卫生不达标,网红品牌涨完价就割韭菜……“真诚”反倒成了稀缺品。
社会学有个“信任资本”——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黄金保值。“鸡排哥”9年没换摊、没涨虚价、没玩套路,他的信任是用每天炸200块鸡排、记100张顾客脸、回应每句“今天鸡排嫩不嫩”攒下的。正如网友调侃:“找个不套路的摊主,比找对象还难。”他的火,是大众对“靠谱”的集体投票。
有人问,“鸡排哥”算会营销吗?答案恰恰是“不算”——他太不懂营销了。不研究用户画像,不计算转化率,连朋友圈都少发,几乎唯一的“推广”是顾客自发拍的视频:“这大哥说话真有意思,鸡排也实在。”
这种“无心插柳”的传播,恰恰印证营销的最高境界:当产品足够真诚,服务足够走心,所有套路都多余。
城市烟火气里,藏着最朴素的商业智慧。景德镇把“鸡排哥”当文化符号,不是他的鸡排多特别,是他让每个路过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有人认真做小生意,有人真诚对待陌生人。这种温度,比景点打卡照更留人。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鸡排哥”摊位侧面的顾客长龙眼下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排队3个多小时才拿到鸡排,更有不少自媒体主播等跟风去现场蹭热度。随着国庆中秋双节来临,这种排长队的情形可能会更加严重。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顾客而言,如果队伍太长,也不妨“下次再来”,没必要把时间都浪费在等待上。
暮色中,“鸡排哥”擦净炸锅准备收摊。他或许没想过“爆红”为何发生,但我们知道——当商业回归“把人当人”的本质,当真诚取代套路成为底色,每一个认真把小生意做好,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顶流”。最硬核的营销,从来不是技巧堆砌的泡沫,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心。
撰稿 / 王志高(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