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宣布乌克兰将开放武器出口。泽连斯基在演讲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能有效解决俄罗斯发动的战争,这促使乌克兰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和盟友的支持。
他将当前世界描绘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军备竞赛”,并强调“除了朋友和武器之外,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而乌克兰的无人机在经过实战检验之后具有优越性能。因此,“我们已经决定开放武器出口。这些是在所有国际机构都失败时,在真正的战争中经过检验的强大系统”。
对不熟悉俄乌问题的人而言,处于战争之中的乌克兰连满足自己的武器需求都不够,宣布武器出口即便不是南辕北辙也是意义不明。但从更深层次看,这可能是泽连斯基政府应对西方战争疲劳的一种尝试。
尤其是在西方援助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泽连斯基正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乌克兰不仅是安全的消费者,也是安全的生产者。这一举措旨在为乌克兰提供新的外交杠杆,将与盟友的对话从“你能给我们什么援助”,转变为“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提供什么安全保障”。乌克兰方面期望这种转变有助于其在未来的谈判和合作中掌握更多主动权,重塑其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
乌克兰武器出口究竟会会产生何种影响
在泽连斯基的官方措辞中,乌克兰武器出口首先被描绘为一桩有利可图的事业。泽连斯基政府认为开放武器出口的核心经济目标是为乌克兰提供一条可持续的、自我维持的生命线。它超越了仅仅弥补国防预算缺口,旨在通过吸引外国投资,为国防工业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更明确的说,通过出口,乌克兰可以筹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用于继续研发和生产急需的尖端武器。
这种经济上的措辞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尤其是在乌克兰本身急需军事援助的情况下,出口即便不是象征性的也是数量稀少的。同时乌克兰每个月的军事缺口就高达数十亿美元,即便大量进行武器出口也仅仅能填补一个月左右的预算缺口,对改变整体财政态势几乎没有助力。至于将俄罗斯赶出军工市场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毕竟乌克兰的武器经受了实战检验,俄罗斯的武器同样如此。
泽连斯基政府更有可能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举措加速乌克兰与北约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军事协作。俄乌战争的紧张态势迫使双方对武器进行快速迭代。从这一点上来说,泽连斯基没有吹牛,乌克兰的无人机可能是整个西方阵营中唯一在真正的战争中经过检验的强大系统。这赋予乌克兰相对于其他西方公司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需要高成本效益、实战有效且不需漫长研发周期的非对称解决方案的国家来说,乌克兰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波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事实上在泽连斯基本次宣布之前,乌克兰就已经通过技术出口的方式加强与波兰的军事协作。换言之,乌克兰武器出口更多是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工具而非经济工具使用的。所以乌克兰能够轻易地转让自己的技术,而不在意知识产权利益损失。
泽连斯基政府期望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将乌克兰的国防工业与西方盟友的工业基础进行长期整合,为乌克兰在战后欧洲安全架构中锁定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
乌克兰现实依旧严峻
与泽连斯基政府的雄心壮志相比,乌克兰的现实情况则要严峻地多。撇开俄乌实际的战场局势不谈,也撇开乌克兰自身严重的腐败问题不谈,单纯就乌克兰武器出口的技术问题就存在许多障碍。
一方面,乌克兰的出口系统“在法律上是开放的,但实际上是禁止的”。其复杂的跨部门审批程序涉及多个政府机构,私营部门的创新者在申请出口许可证时常常会收到“否定的答复”。这导致在没有顶层政治意愿的推动下,国外企业很难与乌克兰本土国防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尤其是在无人机这样传统军工企业不擅长的方向,大量的私营企业往往由于官僚主义问题无法将技术转让给西方企业。更为糟糕的是,即便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必然会增加技术泄密的风险。
另一方面,乌克兰的武器管理实际上处于混沌状态。由于战争的影响,特别是俄罗斯持续的战略轰炸,乌克兰的武器管理正处于高度混乱的状态。前线士兵有时候不得不自行采购装备和无人机从而快速应对战场局势的变化。在如此糟糕的后勤管理下,想要实现武器生产和贸易的增加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最麻烦的是,乌克兰的武器真的不够用了。更准确的说,在GDP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泽连斯基政府本身就无法为乌克兰军队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这也是为何乌克兰需要通过捷克这样的国家为其在全球市场上采购炮弹的原因。
乌克兰的国防工业体当然会将这种出口视为利好,并且鼓吹自己可以进一步扩充产能,但是如果真的由如此多的闲置产能,那么乌克兰士兵在前线反应的无人机紧缺问题就成为了一个笑话。更何况在俄罗斯日益增强的战略轰炸面前,这种有效产能扩充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当然最具有讽刺性的是,乌克兰无人机的零部件严重依赖于我国组件。泽连斯基政府在2025年日益转向批评我国的情况下,乌克兰的无人机组件进口理所当然会受到影响。至于发展本土制造业的想法,那只能说乌克兰将会碰到我国曾经碰到的全产业链问题。
事实上也是如此。泽连斯基政府确实尝试将组件本地化,即便其成本高昂。但制造这些组件的设备依旧来自于我国,生产磁铁的设备就是典型的例子。更不用说一些高端无人机的设备,比如光纤,乌克兰只能通过中间商向我国购买。
总而言之,乌克兰决定开放武器出口不仅是为了自保,它试图通过将其独特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核心资产,为乌克兰未来的安全秩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但从地缘政治的现实看,乌克兰需要克服的问题非常多,以至于其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尤其是考虑到日益恶化的前线局势,只能说,留给乌克兰的时间不多了。
网友看法
1、网友进取光束ZA: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用几架无人机撑面子,老虎装假牙耍威风。
2、网友一点体会:自己强大的武器库及核武器库毁掉了,现在感觉到了空虚。悲哀乌克兰!
3、网友喜庆的海洋Fh:就是一纸飞机而已
4、网友圆觉观水:因为人打光了,剩下的都不愿上战场,只能继续开生产线
5、网友神秘小胖子:开个"北约援助"专卖店[呲牙]
6、网友携你奔月:人家援你武器,你用不完,贴上标签再岀口,好办法!
7、网友地大物博960:最后俄乌装着打。各自往外卖武器赚钱。。。。
8、网友慕容客:目的是帮助卖军火赚钱
9、网友缤纷孔雀yp:这样本质的说 ,乌克兰都无人机是中国的产品啰
10、网友自在辰星89:泽连斯基要倒卖美国、北约的武器了,把钱放在自己口袋里。[炸弹][炸弹][炸弹]
11、网友一山山夫:如果乌克兰能生产出打败俄罗斯的武器,我一定会买!,我要用它打败美国野心狼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