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甘蔗清甜多汁、爽口解渴,不少人都非常爱吃。然而,有关“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最近却在网上流传,引发了不少网友担忧。许多网友表示“家里老人说清明节不能吃甘蔗,因为‘清明蔗,毒过蛇’”“清明节的甘蔗吃了会要人命”。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三基:“清明蔗,毒过蛇”,这是一个误解。本身甘蔗没有毒,只是进入了春季,气温升高,湿度变大,使得一些霉菌容易生长繁殖,甘蔗产生霉变,这种甘蔗才有毒。
专家强调,“清明蔗,毒过蛇”这一说法,并非指清明时节的甘蔗本身有毒,而是强调此时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甘蔗容易发生霉变,从而产生毒素。因此大家在吃之前,一定要注意分辨。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三基:霉变的甘蔗可以看到一些红褐色的症状,会闻到酸馊味,或者是酒糟味,这就是甘蔗霉变的典型症状。
“红心甘蔗”有毒 0.5克毒素就可能使人中毒
根据专家的说法,霉变的甘蔗最主要特征就是切开能看到变红、变褐的症状,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红心甘蔗”。一旦误食了“红心甘蔗”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又该如何紧急处置?
专家介绍,未成熟的甘蔗容易发生霉变,其中有一种霉变的真菌叫作节菱孢霉菌,这种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3-硝基丙酸的神经毒素,这种毒素仅0.5克就可能使人中毒。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三基: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被人体吸收以后发病非常快,中毒后有些人会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甚至死亡。目前对3-硝基丙酸中毒没有特效药。
通常情况下,甘蔗出现霉变的只是几小节或一部分,那切除了霉变部分后,剩下的甘蔗还能继续食用吗?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三基:把霉变部分切掉以后,肉眼没有看到变红的症状,但它已经感染了霉菌,也已经产生毒素了,吃了以后也有中毒的风险。
看、摸、闻 三步挑选新鲜甘蔗
由此看来,对于霉变甘蔗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误食出现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就医。这个季节要如何挑选甘蔗呢?
在超市里记者看到,很多甘蔗是整根出售,部分也被削皮切段后按份出售。专家建议,这个季节食用甘蔗,尽量挑选新鲜甘蔗。专家介绍了挑选新鲜甘蔗的方法:
第一,看整根甘蔗的叶片,如果还是青绿色的,说明甘蔗比较新鲜。如果已经枯黄了,说明这个甘蔗存放很久了。还可以看甘蔗的表皮,有光泽度的甘蔗就是好的,表皮出现皱缩就是不好的甘蔗。
第二,用手指挤压甘蔗,如果出现松软,说明甘蔗储存时间很久了。
第三,闻甘蔗,切开甘蔗后,如果是水果的清香味,说明甘蔗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出现酸馊味、酒糟味,这个甘蔗就是不好的。
一看二摸三闻,用三步就能挑选出新鲜甘蔗。此外,专家也强调,关于“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并不准确,大家无需盲目恐慌,应理性看待。
网友看法
1、网友足智多谋轮船sw:我这边的古话就是:清明蔗,毒过蛇[捂脸] 反正我这边本地人过了清明是不吃甘蔗了,你们谁爱吃谁吃~
2、网友小懒猫咪146:哇,原来是这样啊,涨知识啦!不过吃甘蔗还是要多注意哦~千万不要吃坏掉的[玫瑰][玫瑰][玫瑰]
3、网友隔壁李家老三:任何时候甘蔗放久了都不能吃,不止是清明,只不过冬天保存时间更长,我这还有很多甘蔗还在地里当种子呢,新鲜的不可能会有毒的
4、网友辣评姐:别再谈清明甘蔗色变!“毒过蛇”是无稽之谈,学会甄别,避开霉变陷阱,就能放心享受这份甜蜜。[比心]
5、网友常海194:不分春节季节,新鲜甘蔗切开没变红变褐都可以吃,自己种甘蔗广东这边春节这时段反而更脆爽皮软没那么确,甜度清清有点小甜更好,应该春节季节气候更好水份多了,变的没这么甜度更好。不过传统说法在过新年前后最好吃,过了春节后变味变淡老了的说法。觉得切开没变红等是没毒的。
6、网友zhu8616:现在听过太多专家的话 也只听听就好 别盲目当真 也不知道哪句是好的 哪句是坏的 没法相信了……
7、网友风趣菠萝Oy:小时偷吃甘蔗种,都是红节,甜滋滋
8、网友佛山一定制全铝衣柜:我们广西人种甘蔗的过了2月农历就不吃甘蔗了[奸笑]
9、网友州桥讲书人:这不跟晚上吃姜赛砒霜什么的一样吗
10、网友芝麻花:古语自由道理,听没错
11、网友八桂烽哥记:太棒了!反正我听专家的[呲牙][呲牙][呲牙]
12、网友爱喝一丢丢:说来说去还是有毒
13、网友一往无前清风oXC:霉变了,肉眼可见的话完全可以避免中毒,不能吃毫不犹豫地直接丢了。
14、网友植人观察员xx:肯定会有草履虫信[捂脸]
15、网友小金实时报告:制糖的甘蔗没人监督,谁知道是否有红心的?[流泪]
16、网友逆光奔跑KK:清明蔗,毒过蛇[呲牙]
17、网友凡星凡雨:买了一袋密封的甘蔗,吃了胃部发胀不舒服,催吐出来才好了
18、网友为之奈何60295635:十天前买的甘蔗到货就不行了
19、网友空灵大师弥撒:最好不吃
20、网友邨生:专家的话正好印证传闻。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