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度踏入白宫,此次会晤氛围比上次缓和许多,但在安全保障、停火顺序和三方峰会的前景上,矛盾依旧深埋其中。所谓“突破”,究竟是真实的和平曙光,还是又一次阶段性的妥协?来看总台记者自前方发回的观察报道。
央视记者 许弢:当地时间8月18日,时隔半年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再次举行了双边会晤。为了这一天的会晤,华盛顿特区的安保级别是相当的高,白宫附近的街道都被封锁,只能持证进入。而这次会晤与半年前的也大不相同。
欧洲“组团”出席 试图参与塑造和平路径
央视记者 许弢:从阵容上来看,泽连斯基这次可不是单独到访,而是同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芬兰的国家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和北约秘书长组团出席。欧洲集体到场,目的正是要在重大关头参与塑造可能的和平路径。
从双边到多边 谈判方式升级
央视记者 许弢:再从谈判方式来看,特朗普先与泽连斯基单独会谈,随后欧洲领导人加入,展开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集体讨论,场面从双边对话升级为多边磋商。
特朗普松口“派军” 但要欧洲走在前线
央视记者 许弢:当天的会晤最引人注目是特朗普抛出的一句话——不排除未来派遣美军参与乌克兰维和任务的可能性。他强调,欧洲国家要“走在前线”,但美国“会参与其中”。而他在结束白宫的多边会谈后立即致电普京,讨论推动俄乌两国总统直接对话的可能,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召开他加入的三方会议。
央视记者 许弢:泽连斯基则直言,乌克兰需要“一切”安全保障,而这些保障必须由美国和欧洲大国共同作出。泽连斯基还说特朗普在会面时拿出了一个地图,展示了地图上的若干关键细节,说明他们讨论了领土交换的细节,但最终达成怎样的共识并没有透露。
央视记者 许弢:欧洲领导人则各有侧重。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欧洲必须在场,因为这不仅是乌克兰的战争,也是整个欧洲的安全。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停火先行”,认为没有停火无法推进新谈判。英国首相斯塔默则称,这场会晤可能是“历史性的一步”。北约秘书长吕特甚至用上了“突破”一词,称美方愿意参与安全保障是打破僵局的重要一步。芬兰总统斯图布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强调,只有欧洲和美国团结一心,才能撑住乌克兰。
会晤传递出三重信号
央视记者 许弢:整体来看,这场会晤传递出三重信号。
1
安全保障成为博弈主轴
央视记者 许弢:第一,安全保障成为博弈主轴。特朗普的口风首次出现松动,不排除美国直接介入,这在欧洲看来是突破。但细节依然模糊:承诺是否会写入条约?触发条件如何界定?指挥链如何落地?
2
“先停火”还是“先协议”仍是最大分歧
央视记者 许弢:第二,“先停火”还是“先协议”仍是最大分歧。欧洲侧重稳定与秩序,主张以停火作为谈判前提,特朗普则更倾向推动“一步到位”的全面和平方案。
3
三方峰会悬而未决 底层矛盾并未消失
央视记者 许弢:第三,三方峰会可能成为关键转折。特朗普会后致电普京,推动三边会。泽连斯基方面表示,他已准备好与普京“任何形式”的会晤,并强调应该“无条件见面”。但问题在于,一旦安全保障涉及盟军驻防,俄罗斯已明确划下“不可接受”的红线。
央视记者 许弢:总而言之,从今天的会晤来看,气氛比半年前明显缓和,但底层的矛盾并没有消失。各方基于自身诉求的核心关切仍待回应,今天的这场会面能不能算“突破”,现在谁都还不敢打包票。
没吵≠谈成 美乌欧“和气”会晤背后:无实质性突破>>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陈澍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