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缺乏运动、常喝甜饮料、吃晚饭时间太晚……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跟糖尿病有着极大的关联。这8个习惯,让人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
❌ 习惯一:吃晚饭时间太晚
你几点吃晚饭?
一项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而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2022年《糖尿病护理》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吃得晚,对血糖不友好。实验发现: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简单来说,晚餐时间越晚,血糖水平越高。
对大多数人来说,早点吃晚饭,让自己在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是避免糖尿病的明智选择。
❌习惯二:日常吃红肉太多
猪肉、羊肉、牛肉,你更喜欢吃哪个?
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日常红肉(猪肉、羊肉、牛肉)吃得太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只摄入2份红肉的人群或许相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习惯三:经常爱喝甜饮料
你爱喝甜饮料吗?你身边有把甜饮料当水喝的人吗?
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糖尿病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
更重要的是,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习惯四:日常有饮酒习惯
你身边那些爱喝酒的人,是不是很多最后都有高血糖、糖尿病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爱喝啤酒的人?
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啤酒的血糖指数非常高,比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糖还高。这是因为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构成,其血糖生成指数与葡萄糖相当。啤酒作为一种无需咀嚼的液体食物,其消化吸收率极高,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那么,白酒、红酒会不会好一些?
其实不然,酒精到我们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有专家介绍,每克白酒能产生能量7.1千卡,相当于蛋糕的能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明确,不推荐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饮酒。
❌习惯五:经常开夜灯睡觉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睡觉时留盏小夜灯,不然总感觉缺少一点安全感。
一项研究发现,开着灯睡觉的人,第二天早晨胰岛素抵抗也会加剧,导致血糖失控,长期如此可能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习惯六:经常性睡眠不足
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生不仅和不健康的饮食有关,还与睡眠直接相关。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睡眠时间短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例如导致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受损等。
而且,健康的饮食不能抵消因睡眠增加的糖尿病风险。换句话说: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导致糖尿病,建议每天睡眠时间至少保证7小时。
❌习惯七:长时间久坐不动
如今,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这是不少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一项研究指出,与每天久坐不动时间不超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不动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研究还发现,在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每天用剧烈活动代替久坐1小时,可更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抑郁、慢性肝病、睡眠障碍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降幅达11%~13%。
❌习惯八:长期缺乏运动
其实很多疾病都和“懒”有关,懒得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建议每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搭配进行。
△《高血糖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健康时报
网友看法
1、网友耕夫见闻录:其实,满足四条就容易患糖尿病。 一是长期大吃大喝,尤其是在晚上大吃大喝。 二是长期大鱼大肉,肥甘厚味。 三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 四是长期熬夜,生物钟被打乱,引起内分泌紊乱。
2、网友不上班俱乐部主席:看到这篇关于糖尿病习惯的科普,确实让人警醒。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原来都在悄悄增加患病风险。我来分享一下读完后的感受: 这8个习惯的梳理非常贴近现代人的生活现状,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晚餐、久坐、睡眠不足几乎成了标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晚晚餐的危害被严重低估了。晚上7点前吃完晚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奢望,但研究显示这直接影响到血糖水平,确实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晚餐时间。 甜饮料和酒精的“隐形伤害” 值得特别注意。很多人知道甜饮料不健康,但认为运动可以抵消,或者觉得代糖更安全,这篇文章提供了很明确的研究数据。 睡眠问题与糖尿病的关联可能最容易被忽视。开灯睡觉、睡眠不足,这些细节平时很少人会联想到糖尿病,但现在看来都需要认真对待。 值得思考的是,这些习惯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组合拳”——久坐办公导致运动缺乏,加班造成晚晚餐和睡眠不足,压力大时又想喝甜饮料或酒精来缓解。这种生活方式的长年累积,确实为糖尿病埋下了隐患。 积极的方面是,所有这些风险因素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比起不可控的遗传因素,调整晚餐时间、减少久坐、改善睡眠等都是切实可行的行动。 希望这篇文章能提醒更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也不要忽视这些健康细节。毕竟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从小习惯开始改变,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3、网友036726:什么都不吃,尼姑和尚有糖尿病不?其死人是什么病都没有,生活要有该有的东西,想多了/
4、网友名字很规范:我18岁开始每天一包巧克力,一瓶可乐,今年35,早上7点开始坐办公室到晚上7点,体重135,所有指标正常,专家来解释一下。
5、网友自给:糖尿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平时摄入的糖份不够多,以至于体内分解糖分功能的器官长期处于静默状态,当身体摄入高糖的时候不工作才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经常吃甜食的人不会轻易得糖尿病!所以平时多吃糖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最有效方式。[呲牙][呲牙]
6、网友快乐饭团wF:我特别喜欢吃肉,年轻时半斤猪头肉一顿吃完,现在70多岁了,从不忌口,东坡肉仍可吃几大块,可以说是想吃啥就吃,没考虑过是否对身体好不好。体检血糖,血压,血脂都正常。
7、网友智勇双全的老鼠:中了学到了了,不过我就中了两三条[呲牙]
8、网友爱德先生:我是专家,我来补充。习惯九:长期缺钱。习惯十:长期吃饭。习惯十一:长期开车。习惯十二:长期打喷嚏流鼻涕。习惯十三:长期与异性暧昧。习惯十四:长期养宠物……。最终结论:基因决定了一切。
9、网友佗叔养生堂:这篇干货太及时了!八个习惯简直照镜子,我中了四条——熬夜、久坐、喝奶茶、晚饭吃成夜宵。数据触目惊心,原来不是吓唬人。看完立马把桌下积灰的瑜伽垫拖出来了,健康这事真不能抱侥幸心理。已收藏,晚上就转发到家庭群!
10、网友都匀采暖小马哥:我只有吃红肉这一项不符合,我是餐餐要吃肉[捂脸] 除此以外,我非常重视我的身体,现在44岁,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11、网友东方之季:主播说的和本人现实的差别太大了,我比较喜欢吃糖,水果也喜欢吃最甜的,炒菜炖肉及汤都会放点糖,血糖一直是4.3到4.6。可有的人一直不喜欢吃甜,甚至糖块都不吃,更别说炒菜炖汤放糖了,却是血糖很高,这不知道咋回事?
12、网友山上小草:吃饭少了,睡不着觉。总觉得饿,不能吃多,晚饭也是觉得几成饱就不吃了,结果24点还是要再吃点,一天4次用餐,这个可恶的高血糖,如果能有价格较低的口服胰岛素就好了。
13、网友落英乡间:我天天吃冰糖,不吃糖就浑身难受,但血糖正常。
14、网友ZH。:人各有命,健康大部分是基因决定的,活的开心就好
15、网友才思敏捷画板I0:生命在于运动、结合自身健康状况进行适度运动可预防血脂血糖升高。有规律作息习惯,合理饮食营养搭配均衡,有利于健康长寿
16、网友花落春:缺乏运动、常喝甜饮料、吃晚饭时间太晚……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赞][赞]
17、网友率真书签HJ:我今年68岁,从小没早餐吃。不分冬夏,晚上10点左右,还吃一顿饭。如今啥病没有,头发还是黑的。好多人,认为我五十多岁。怎么解释呢。
18、网友詹伲:我家三个老人,二个长期喝酒当然喝得不多没得糖尿病,那个不喝酒的有糖尿病
19、网友王煦育:从来都是不相信什么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的西方创造出来的所谓现代病症,如果是按照西方国家高血压病的症状我应该吃三十多年的降压药,但至今为止从未吃过一颗,将来也不会吃一颗降压药
20、网友顺来8: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吃得好,运动少,情绪低落这三大因素都容易患病。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