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伊朗迁都或有政治考量

来源:变局TheChanges 时间:2025-10-03 23:48 阅读

伊朗,又一次提出迁都。

10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由于城市规模过度扩张、缺水危机加剧以及地面沉降威胁日益严重,伊朗别无选择,只能将首都从德黑兰迁至该国南部,即波斯湾沿岸。

事实上,近年在伊朗,迁都话题已经多次讨论。去年9月,伊朗总统同样表示,德黑兰作为首都,面临各种问题,除了迁都别无他法。

伊朗迁都,最直接的原因显然是环境与经济原因。

首先,德黑兰正面临极为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作为世界上少数既不临河也不靠海的首都之一,德黑兰虽然北距湿润的里海仅一百余公里,却被高耸的厄尔布尔士山脉阻隔,城市北、东、西三面环山,唯南向开口,直面广袤荒漠,自然供水条件十分有限。

伊朗全国已陷入整体性缺水状态,而德黑兰的情况尤为危急。今年7月,总统警告称,若不厉行节水,向德黑兰供水的水库最早可能在10月彻底干涸。而从外地调水至德黑兰的成本高达每立方米4欧元(约合人民币33元),经济上难以持续。

此外,德黑兰还深受地面沉降与地震风险的双重威胁。

因长期超采地下水,部分地区年均地面沉降量高达30厘米。这种沉降不仅会导致建筑物基础损坏,还会显著增强地震发生时的破坏力。而德黑兰本身坐落于多条地震断裂带之上,城区内大量建筑——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前建造的老旧房屋——根本不具备抗震能力,强震风险如剑悬顶。

人口严重超载亦是德黑兰难以承受之重。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推行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大量人口涌入首都地区。伊斯兰革命后,政府长期实行普惠式物价补贴与家庭补助政策,却缺乏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有效调控。如今,德黑兰人口已突破千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九分之一,急剧膨胀的人口使城市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不堪重负。

除自然与人口因素外,伊朗迁都决策中或也蕴含一定的政治考量。

其一是应对反对派集聚的挑战。

作为政治中心,德黑兰长期聚集大量知识分子、学生和改革派人士,历史上多次爆发反政府示威,例如2022年的“头巾抗议”。迁都有助于分散反对派的组织基础,削弱其在首都的动员能力。

其二是配合国内改革进程。

佩泽希齐扬在提出迁都时强调,“伊朗当局将进行权力改革,让地方有更大的自主权来解决当地面临的挑战,而不是依赖最高层少数几个人的决策。”这意味着迁都可能伴随权力下放,缓解地方对中央集权的不满。

一方面远离过于激进的反对派,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少德黑兰传统神权政治精英的干预,为改革派推行新政创造空间。

其三是服务“向东看”战略。

将首都迁至波斯湾沿岸,是伊朗推进“去欧洲化”、强化印度洋贸易联系的关键步骤。此举有助于降低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深化与印度、东盟等方的经济合作,以缓解西方制裁压力。同时,新都选址也将强化伊朗的“印度洋国家”身份,增强在波斯湾地区的影响力,并缩短对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盟友的战略支援距离。

然而,伊朗迁都之路仍面临巨大障碍,其中最现实的莫过于经济压力。

事实上,迁都在伊朗是一个反复被提起却始终未能落地的“老话题”。早在1989、2003、2010及2014年,伊朗都曾出现迁都动议,议会甚至通过相关提案,但最终均未能实施,根本原因在于资金难以负担。2010年,时任总统内贾德曾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从德黑兰外迁500万人,然而即便是这一大幅缩水的计划,最终也无果而终。

近年来,伊朗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来,伊朗遭受多轮严厉制裁,货币贬值、通胀高企,经济发展步履维艰。

而今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双方交火持续12天,期间美军亦参与轰炸伊朗核设施,导致国内食品价格自6月以来明显上涨。

这样的背景下,重启耗资巨大的迁都计划,难度可想而知。

网友看法

1、网友边走边看:迁移至海边根本不考虑国家安全,建议迁的人用心歹毒啊。

2、网友乐观的立生:伊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