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石破茂为何要赶在下台前见李在明

来源:曹兴教授 时间:2025-10-01 01:12 阅读

石破茂卸任前夕赶赴韩国,与李在明进行关键会晤。此番急切行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预感与深远安排?

九月的最后一天,日本首相石破茂踏上了前往韩国釜山的行程。这场为期两天的访问,不仅是对韩国总统李在明八月访日的回访,更标志着中断多年的日韩“穿梭外交”机制重新启动。

(石破茂与李在明会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日本元首二十一年来,首次专程为双边首脑会谈而造访首尔以外的城市,其中蕴含的政治信号值得深入解读。

据韩联社报道,此次会晤很可能是石破茂首相任期内的“收官之访”。按照日程安排,他将在自民党10月4日选出新总裁后卸任。不过普遍认为,即便离开首相职位,石破茂仍将在日韩关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会谈内容看,两国元首的讨论议题相当务实。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魏圣洛透露,双方重点探讨人口老龄化、区域经济发展等共同关切的议题,并在人工智能、氢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寻求合作可能。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将此次会谈,形容为“推动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这一表述折射出日方对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态度。

(李在明打破惯例首访日本)

回顾李在明总统八月访日时的情景,可以发现当前的外交互动早有端倪。当时李在明打破惯例将日本作为首访目的地,与石破茂进行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谈。

据悉,双方重点商讨了应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策略,日方提出的“安保优先、经济跟进”的谈判思路,旨在规避特朗普决策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

然而,这一策略在现实外交实践中效果有限——韩国既不具备日本规模的美元资产作为谈判筹码,又在安全领域对美国存在更深层次的依赖,导致其在与美国的会谈中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石破茂选择韩国作为其任期尾声的出访地,背后有着多重战略考量。

当前亚太地区力量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美国对盟国政策的摇摆不定,促使日韩两国重新审视彼此关系的战略价值。

(特朗普将日韩视为“经济血包”)

有分析指出,石破茂此行既是对美展示日韩团结的姿态,也是向华盛顿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东亚盟友并非一味被动接受美国的安排,而是具备自主外交的意愿和能力。

在经贸领域,美国近年推行的单边保护主义政策令日韩两国同感压力。不平等的关税协议和产业政策干预,使日韩在经济层面面临相似困境。

此时重启穿梭外交,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日韩寻求协同应对美国经济压力的战略意图。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来增强各自在美日韩三角关系中的议价能力。

就日本内政而言,石破茂此次外交行动也蕴含着对后任政府的政治布局。日本政坛右翼保守势力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若下届政府采取对韩强硬路线,可能使近年回暖的日韩关系再度遇冷。

(石破茂为下届日本政府定下对韩基调)

通过此次访问,石破茂既为继任者设定了对韩政策基调,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双边摩擦预留了缓冲空间。

对石破茂个人而言,此番外交举措同样具有特殊意义。推动日韩关系改善不仅有助于巩固其政治遗产,也能提升其在党内和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收官之作,此行无疑将为他的政治生涯增添亮色。

然而,日韩关系的改善仍面临结构性挑战。历史问题、领土争议等深层次矛盾并未真正解决,两国国内政治风向的变化,可能随时影响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趋势,与韩国进步派政府的政策理念之间存在本质差异,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实质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美日韩三边合作机制的内在张力依然明显。美国推动的“小北约”构想面临现实考验:

(韩国总统李在明)

日本在军工产业领域与韩国存在竞争关系,美国要求盟友实施技术对华脱钩,却无法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加之韩国民间持续存在的反日情绪,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三方合作的障碍。

从长远来看,日韩穿梭外交的重启,象征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其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在地区秩序重构的大背景下,日韩能否超越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纠葛,建立更加稳定、成熟的双边关系,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发展,也将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日韩两国正站在关系的十字路口。石破茂与李在明的会谈为未来合作开辟了可能性,但要将这些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需要双方持续的政治智慧和务实努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日韩关系这艘航船将驶向何方,仍需我们拭目以待。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