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了强行宣传自己赢得印巴冲突的胜利,终于在不经意间暴露出自己才是支持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一方。
印巴刚刚实现停火后,近期国外社交媒体上突然冒出了一条“俾路支共和国建国”的热搜,大量账号发布了所谓的“俾路支国旗”和地图,一个自称是“俾路支代表”的账号不仅宣布俾路支省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还要求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监督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从俾路支省撤出。
俾路支省位于巴基斯坦的西南部,西邻伊朗,北邻阿富汗,是巴基斯坦四个省份中面积最大的省,但人口密度非常低。
颜色革命的典型特征:遮挡面目、用英语喊口号
由于巴基斯坦的“散装”国情,俾路支地区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分离主义,自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试图脱离中央政府独立。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动工后,“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政府殖民俾路支”的叙事开始在当地传播,中企和中国工人因此成为俾路支分离运动的攻击目标,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屡屡制造针对中国人的恐袭事件,遭到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多次打击。
但因为俾路支的山区地形,巴方的剿匪行动基本是治标不治本,每次俾路支解放军制造恐袭后就躲进山里和巴安全部队打游击,巴方最多只能打死十几到数十名武装分子,始终无法彻底剿灭俾路支解放军。
俾路支解放军发布的伏击巴军方视频画面
在本轮印巴冲突升级期间,俾路支解放军也趁机跳出来挑事,不是伏击巴军车,就是偷袭巴军哨所——17日俾路支解放军宣布,对巴军在俾路支省卡拉特县的一处营地发动“数百人规模”的袭击,造成巴军14名士兵死亡。
所以,俾路支的分离主义运动一直都是巴基斯坦的一块顽疾。
但这次社交媒体上出现的所谓“俾路支共和国建国”,却与俾路支解放军之前的行动略有不同,那些刷口号、发照片的行为根本不像是俾路支解放军这种恐怖组织的手笔,反而具有明显的颜色革命符号化、互联网化和碎片化特征。
再结合那个“俾路支代表”账号要求得到印度政府外交承认、支持印度敦促巴基斯坦撤出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呼吁美国和印度支持俾路支人斗争的言论,这场“俾路支网络建国”闹剧的幕后黑手是谁,不言而喻。
这帮“俾路支代表”都不掩饰自己得到印度支持
最典型的反映,就是这些账号之前发布的亲印言论,诸如什么“印度万岁”、“感谢印度”等等,引发了印媒和印度网友的疯狂转载——说白了,这就是印度针对印巴冲突,向巴基斯坦发起的另一场信息战。
过去巴基斯坦曾多次指控过印度为俾路支省的恐怖主义和分离活动提供资金和训练支持,2016年巴安全部门甚至抓获了一名印度海军军官,后者供认他潜入巴基斯坦的目的是密会俾路支恐怖分子。
俾路支地图
2023年俾路支地区的另一个恐怖组织“俾路支民族军”头目向巴国政府投降后,承认该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得到了印度资助。
印度支持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的目的很简单,之前是为了分裂巴基斯坦,现在是为了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印媒《印度教徒报》甚至公开承认过,俾路支解放军与印度多位政客存在“热切的私人关系”。
所以,别看印度现在明面上停火,私底下针对巴基斯坦的小动作一点都不少。
网友看法
1、网友愉悦的湖泊F:看看这个,证明毛主席的伟大,刚解放时中国的叛乱分子敌特分子比比皆是,但在主席的英明领导与指挥下,不长时间全部肃清。
2、网友漓水秦山:印度的锡克教区,曼尼普尔,拉达克,一样可以独立啊[呲牙]
3、网友漫步人生啊啊:联合国不承认的一律为非法组织
4、网友北港渔歌:如果俾路支省独立,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威胁太大。巴政府脆弱无能,扶持它耗费巨大,却又未必能达成既定目标。麻烦!
5、网友魔法奶茶I4:印度国内有2亿多穆斯林,巴巴羊就不能做一下工作
6、网友俊俏光束s7:中国是打游击的祖师。中国为什么不象教越南抗美一样支援巴基斯坦,或可派顾问帮巴。
7、网友戏言细语:那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印度的分裂活动呢?
8、网友专业生产灭疣膏:阿三境内要求的独立势力更多,特别是其东北六邦如果独立建国了,那么锡金\不丹就盘活了。
9、网友高压锅0000000000000:印度同样可以被分裂
10、网友李晓峰3942:锡金万岁
11、网友纷飞雪雨:印度也有分裂势力,巴基斯坦可以依样画葫芦。
12、网友龙江老树2013:我们完全可以做点什么,绝不能这样置身事外
13、网友坦荡的水滴Mk:看来印度蓄谋已久
14、网友奋发有为山雀6E: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15、网友淡泊的沙滩mm:建议巴方借鉴我国建国初期的剿匪经验,彻底铲除叛匪
16、网友心中有爱qA:这叫做不作不会死
17、网友海阔天空22052302:其实就是有些势力想做皇帝,让他人做炮灰
18、网友行路迟迟:一个混乱分裂动荡的印度,绝对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一定要做些实事!
19、网友诗意原野uq:印美扶植的一股武装势力,也可以说巴国内的正反两派角逐的手段!
20、网友愉悦小司机:以前在印度的支持下分走了一个,再分一个出去巴基斯坦就真没脸见人了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