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

新教皇如何在秘密会议中诞生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时间:2025-04-25 02:34 阅读

地球是一个奇迹历史|梵蒂冈2013年,在教皇选举秘密会议上经过五轮投票后,教皇方济各当选。教皇选举秘密会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而教皇职位本身的历史则可追溯至耶稣基督时代。| 国家地理图片集随着88岁的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与世长辞,世界即刻面临一个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谁将成为下一任教皇?而他又将经由怎样的程序当选?

2013年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辞职后,天主教信众历经漫长的两周,才终于知晓谁将成为他们在人间的下一位“上帝代言人”。

当来自梵蒂冈圣彼得广场(Saint Peter's Square)的烟雾升起,昭示着枢机团(College of Cardinals)成员间的投票成功,人群中瞬间爆发出热烈欢呼。

这一幕,正是复杂教皇选举过程终结的标志,而这一选举过程据说可追溯至耶稣基督时代。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梵蒂冈最神秘且历史悠久的过程之一背后的真实故事。

在若望·保禄二世逝世后,枢机主教们于2005年4月18日,也就是教皇选举秘密会议开始前,参加了一场最后的弥撒。| 国家地理图片集

教皇职位的起源

依据天主教会的说法,教皇最初是罗马主教,这一职位最早由圣彼得(Saint Peter,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担任。

彼得原理指出,基督赋予彼得的权力(当他在公元30年履职时)自此便代代传承给每一位教皇。彼得被尊称为“papa”,这是一个拉丁语词汇,基督徒出于孝顺与敬重而使用。当时,在整个基督教世界,这个头衔也被备受尊敬的神职人员使用。

直至六世纪,罗马主教才独占了“papa”一词的专用权。教皇至上的概念,即教皇作为教会的最高领袖,与罗马的“papa”紧密相连,使得罗马城主教的地位凌驾于所有其他主教之上。

2013年3月12日,115名枢机主教齐聚一堂,选举教皇本笃十六世的继任者,他们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参加(教皇选举秘密会议前的)最后一场弥撒。| 国家地理图片集

如今教皇继承程序

在11世纪之前,教皇的选举依据神职人员和信徒的普遍意见进行。然而,这种方式显然很难达成共识,进而导致了诸多有争议的选举,甚至出现对立教皇——这些人对教皇宝座有着看似合理实则虚假的宣称。

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Pope Nicholas II)发布法令,明确了此后教皇的选举程序,详细阐述了枢机主教作为选举人的角色。尼古拉二世本人在两位对立教皇之间担任这一职位,这充分显示出教皇继承问题的争议性。

1059年的法令削弱了罗马贵族和低级神职人员的影响力,同时也为1150年正式成立的枢机团奠定了基础。

候选人的标准、投票规定,以及对选举人进行隔离的必要性都逐步得到正式确定,并随着选举系统中暴露出的缺陷不断进行修改与调整。

1179年起,开始实行需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当选的规定。中世纪后期,枢机主教的人数从最多不超过30人增加到1586年的70人。四个多世纪后的1975年,教皇保罗六世(Pope Paul VI)将有投票权的枢机主教的最高人数设定为120人。

1970年,设定了目前有投票权的枢机主教年龄限制为80岁。随着每一任教皇的产生,枢机主教的人数不断增加,如今,共有222名枢机主教,其中120人具备投票资格。到今年年底,又将有8人因年满80岁而失去投票资格。

当一位教皇去世或辞职时,枢机团的所有成员都有义务参加选举(这一选举被称为秘密会议,conclave),除非健康状况不佳或超过年龄限制。不过,辞职在历史上属于例外情况而非惯例。

在本笃十六世2013年辞职之前,上一位辞职的教皇还要追溯到1415年。

一旦教皇职位空缺,秘密会议将在上一任教皇离职后的15至20天内启动。这一期限是在1922年确定的,目的是让枢机主教们有充足的时间前往罗马参会。

在2003年教皇选举秘密会议召开之前,人们在西斯廷教堂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的画作前方摆放好了桌椅。| 国家地理图片集

如今的教皇选举方式

枢机主教既是下一任教皇的选举人,从技术层面而言,他们也都是候选人。

当枢机主教们抵达罗马后,每人都会被分配一座当地的“领衔”教堂,在停留期间负责监管教堂事务并举行弥撒。这也是枢机主教们向世界展示自己面容和名字的一种方式。

据作家兼教皇问题专家约翰·萨维斯(John Thavis)所说,在秘密会议前的那个星期天,现场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宛如政治家竞选活动的最后一站。萨维斯在2013年曾解释道,教皇候选人“极为谨慎,不会说任何看似在进行竞选活动的话语”。

一旦枢机团正式召开会议,他们便会被封闭在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内,直至选出新的教皇(除非出现特殊情况)。他们宣誓维护秘密会议的公正性,保密工作至关重要,仅有少数侍从被允许与有投票权的枢机主教进行接触。

2013年3月13日,黑烟从西斯廷教堂屋顶的烟囱中滚滚冒出,这表明枢机团未能选出一位新教皇。| 国家地理图片集 2013年3月13日,白烟升起,这意味着选出了一位新教皇。| 国家地理图片集

选票的准备工作(称为“预投票检查”)包括选票的分发、填写,以及指定选票收集人和计票人。投票(“投票检查”)过程严格保密。

在“投票后检查”期间,选票会被统计、确认,然后进行焚烧。第一天会进行一次初始投票。若无人当选,在后续的秘密会议中,每天最多进行四次投票,每次未成功的选票都会在投票后被焚烧。

若连续三天的投票都未能选出新教皇,秘密会议的成员们会用一整天时间进行祈祷和沉思。若四天的投票周期再重复七次,就会在获得最多支持的两位候选人之间进行决胜投票。

2013年3月13日,一大群人聚集在圣彼得广场,观看来自阿根廷的新教皇方济各现身圣彼得大教堂的一处阳台。| 国家地理图片集

焚烧选票(fumata)是公众了解秘密会议期间西斯廷教堂内情况的重要线索。为了让人们能够看到烟雾,在秘密会议开始前,西斯廷教堂会安装一个临时的炉子和烟囱。

目前,人们尚不完全清楚焚烧选票这一做法始于何时,但用白烟表示选出新教皇的惯例,只能追溯到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而未成功选出教皇的选票在焚烧时会冒出黑烟。

直至2005年,梵蒂冈还会在选票中添加湿稻草(用于产生白烟)和焦油沥青(用于产生黑烟)等天然材料。

直到2013年,梵蒂冈才公布他们在2005年为此采用的化学物质:用于产生白烟的是氯酸钾、乳糖和针叶树树脂的混合物,用于产生黑烟的是高氯酸钾、蒽和硫的混合物。

2013年,在最终出现白烟之前,人们先后看到了四股黑烟。就在白烟从梵蒂冈升起的几个小时前,一只孤独的白色海鸥停歇在了烟囱顶上。观察者们将此视为充满希望的征兆,预示着等待新教皇的日子即将结束。

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枢机主教(Jorge Mario Bergoglio,即教皇方济各)被同僚们推选为教皇。


撰文:Melissa Sartore编译:Arvin校对:钱思琦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