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8日,在德国西部多特蒙德举行的“为巴勒斯坦游行”中,一名小抗议者举着写有“拯救加沙”的标语牌,呼吁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本文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裴思童 记者 蒋天
11月6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自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10022人死亡,其中包括4104名儿童和2641名妇女。另据以色列媒体援引以色列卫生部的消息称,本轮冲突中,以方已有超过1400人死亡。一个月内,冲突已致巴以双方超1.1万人死亡,其中平民伤亡已多于持续超600天的俄乌冲突。
与此前在俄乌冲突中相对一致的立场不同,欧美多国官方与社会内部在如何看待本轮巴以冲突问题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有分析称,西方国家试图在“支持以色列和声援加沙平民之间取得平衡”,最终却暴露欧美多国在地缘政治上的脆弱无力及其社会内部深刻的矛盾。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4日,美国华盛顿特区,数千人聚集在华盛顿自由广场,举行亲巴勒斯坦集会,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图为航拍抗议现场。
偏袒以方:欧美政府暴露双标叙事
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联合国持续呼吁各方遵守国际法,保护平民,希望达成人道主义停火,为巴以冲突寻求公正持久的解决方案,但在11月6日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中,因美英拒绝将 “立即停火”的措辞写入决议草案,导致安理会未能就一项旨在制止巴以冲突的决议草案达成共识。
早在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几乎都以最快速度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对哈马斯的谴责。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强烈声明,称美国将给予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并宣布将向以色列重新运送武器。
在美国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涉巴以人道主义救助决议草案后,英国路透社评论称,“华盛顿历来保护其盟友以色列不受安理会任何行动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利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数十次阻止联合国通过谴责以色列的相关决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旨在缓解加沙危机的联合国安理会巴以问题决议案均被美国否决,“这是近年来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遭到的又一次严重破坏,美国的随意否决使联合国安理会无法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也跟随美国对以色列表示单方面支持。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两天后,欧盟委员会负责欧洲睦邻扩大事务的专员瓦赫里伊宣布立刻暂停欧盟对巴勒斯坦的6.9亿欧元援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10月13日访问特拉维夫,并明确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欧盟将全力支持以色列的自卫行动。
在此前一年,面对俄乌冲突,欧美多国都在以“国际法”和“人道主义”为旗,渲染乌克兰平民的惨剧,“团结一致”地对俄罗斯表示坚决反对。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事务中心高级研究员卡梅·科洛米娜·萨洛对此表示:“欧盟在一个邻国所谴责的非法行动,在另一种情况下却被认为是必要的。如果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巩固了欧洲外交政策的统一性,那么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暴力升级只需要几天时间就暴露了欧盟地缘政治的脆弱性。”
法国前驻叙利亚大使米歇尔·杜克罗也直言:“毫无疑问,当前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强化了南方国家有关西方双重标准的叙事。”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4日,英国伦敦,在一场名为“为巴勒斯坦游行”的活动中,手持标语和巴勒斯坦旗帜的抗议者挤满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
高层内讧:官方频现混乱表态
在美国及欧盟官方对以色列表示支持的同时,其内部也屡有“异见”产生,使欧美在对以色列的立场上出现混乱表态。
10月9日,在欧盟委员会负责欧洲睦邻扩大事务的专员瓦赫里伊公开宣布暂停对巴勒斯坦援助的数小时后,欧盟委员会负责危机管理的委员莱纳尔契奇立即作出相反表态,驳斥瓦赫里伊,称欧盟将继续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随后欧盟委员会澄清称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没有暂停,只是启动了“紧急审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以色列的访问及表态也引发了欧盟高层内部的反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公开表示,欧盟的外交政策是由各成员国,而非欧盟委员会主席决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对冯德莱恩的擅自行动表示不满,并召集相关领导人于10月17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巴以冲突,强调以色列应遵守国际法。10月19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巴以实现“人道主义暂停”,并批评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在涉巴以问题上“不协调”“不一致”的做法。
另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842名欧盟工作人员和外交官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致信,指称她在访问以色列时歪曲了欧盟的立场。《布鲁塞尔时报》10月24日报道称,在这封长达3页的信中,签署者强烈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对欧盟委员会称对战争一方的“无条件支持”感到担忧,指责委员会采取“两极分化的叙述”,并呼吁委员会及其主席努力实现停火和保护平民生命,从而推进巴以实现“两国方案”。
在美国政府内部,分裂也显而易见。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有匿名官员透露美国国务院内部正因为政府在巴以冲突上的态度而士气低落,工作人员和外交官准备起草“异议电报”,通过内部渠道向高层抗议美国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
10月18日,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主任乔希·保罗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公开发布辞职信,表示自己“无法承受因军援以色列产生的道德妥协”,并批评美国政府向以色列提供致命武器的决定“具有破坏性、短视、不公正”。对此,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保罗的离职,标志着拜登政府内部在对以色列大力支持的问题上出现了罕见的不安。“这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机构内部一次不同寻常的公开异议表达。”
内部对立:各国立场折射潜在分裂
10月7日以来,欧美针对巴以冲突传出的混乱信息不仅反映各国政府高层及机构内部的分歧,也折射出成员国之间存在的潜在分裂。
爱尔兰科克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玛丽·墨菲表示,个别欧盟成员国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治关系十分复杂,当前各方在巴以问题上的冲突不同于其他任何冲突,“它代表了几十年来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参与的长期、激烈和暴力争论的极端升级”。
欧洲高等商学院副教授马克西姆·列斐伏表示,从1917年开始,英国和法国便鼓励犹太民族家园在以色列祖先的土地上重生,只不过相较而言,法国对阿拉伯世界更加谨慎,并主张捍卫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德国和奥地利由于“承受纳粹罪行的创伤”,更倾向于与以色列的立场保持一致,荷兰以及一些中东欧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美联社也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欧盟成员国长期以来在巴以问题的立场上存在分歧——奥地利、德国和匈牙利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西班牙和爱尔兰则直言不讳地支持巴勒斯坦人。
这种源自历史的立场差异在各国针对本轮巴以冲突的具体表态上暴露无遗。据法新社报道,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以120票赞成、14票反对、45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呼吁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立即实现人道主义休战”。其中德国、英国等多数欧洲国家弃权,美国、以色列、奥地利、匈牙利等投了反对票,法国和爱尔兰则投出了赞成票。
同期,在10月26日到27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各国外交官围绕到底是呼吁加沙“人道主义暂停交火”还是“停止交火”展开了激烈辩论。在欧盟各国中,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等国主张使用“停止交火”,敦促冲突双方结束冲突;德国、奥地利和捷克等国则认为呼吁“停止交火”将削弱以色列的自卫能力。据《欧洲时报》报道,最终西班牙等国作出让步,同意在宣言中使用“暂停交火”,旨在明确欧盟并不要求以色列立即永久停止对哈马斯的打击,而是呼吁“出于人道主义目的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和暂停交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报道中直言,“此类声明与美国的其他声明类似,对一些人来说是空洞的”,并指出在中东地区,抗议者广泛批评以色列盟友的虚伪。
有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峰会充分暴露了欧盟成员国和领导机构的政策和立场分歧,其中法德两国分歧最为明显,德国想借危机摆脱历史包袱,超越法国主导欧盟的战略意图溢于言表。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0月26日分析称,欧盟峰会新发表的声明意味着以德国为首的、主张对以色列采取相对温和路线的欧洲国家在峰会上占了上风。
在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分歧也同样存在。联合国安理会在10月18日提出的巴以停火决议草案被美国一票否决,而法国则投出了赞成票。会后,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尼古拉·德里维埃对决议草案未获通过深表遗憾,指出安理会因此失去了重申向加沙地带民众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机会。
抗议频发:社会族群撕裂加剧
“欧盟作为地缘政治参与者的局限性,只是巴以冲突对欧洲危害较小的后果之一,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层面的潜在影响。”卡内基欧洲高级研究员斯特凡·列纳在谈及巴以问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时说。
随着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无差别攻击导致巴勒斯坦平民大量伤亡,西方社会要求谴责以色列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多国爆发抗议浪潮,尤其是西方国家穆斯林群体与犹太人群体的族群矛盾不断上升。欧美国家已发生多起犹太人遇袭事件,欧美社会内部的族群撕裂加剧。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11月4日至5日,包括伦敦、巴黎、柏林、米兰和华盛顿特区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出现了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数万人走上各城市街头,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报道称,大批人群聚集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抗议活动,抗议者高举“巴勒斯坦自由”的标语牌,高呼“立即停火”和“我们都是巴勒斯坦人”的口号。伦敦警察局估计约有3万人参加了集会。在德国, 柏林警方此前禁止发表任何形式的反犹太主义、反以色列、美化暴力或恐怖的公开或书面言论,引发约6000名抗议者在柏林市中心游行。
另据美联社报道,在11月4日于美国华盛顿自由广场举行的亲巴勒斯坦示威活动中,数千人聚集抗议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的支持及其在加沙的持续军事行动。抗议者高呼“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并放置了代表加沙遇难者遗体的白色麻袋。一位抗议者表示,“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的支持让她开始重新考虑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如何投票”。
与此同时,许多美国大学也成为巴以双方支持者抗议活动的爆发点,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都卷入了这场“争议漩涡”,学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达到白热化。美国犹太人和穆斯林团体此前发布的报告也称,社交媒体上仇恨和威胁言论有所增加。据美联社、《纽约时报》10月15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社区发生仇恨犯罪,一对巴勒斯坦裔母子遭其美国房东袭击,年仅6岁的男孩在被捅26刀后不幸死亡。
北约前副助理秘书长斯蒂芬妮·巴布斯特表示,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注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深许多欧洲国家的社会、宗教和政治两极分化。卡内基欧洲高级研究员斯特凡·列纳则分析称,如果中东的动荡持续并蔓延,将会加剧已经影响到欧洲许多地区的两极分化,反犹太主义和“伊斯兰恐惧症”都会激增,恐怖主义和其他形式的暴力威胁将会上升。这将为欧洲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的融合制造新的障碍。
责任编辑:陈小茹,张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