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3日文章,原题:中美新冷战下的“人才脱钩” 在美中国问题学者、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决定返回亚洲,担任香港大学新智库领导职务。李成出生并成长于上海,1985年赴美留学,2006年加入布鲁金斯学会,在华盛顿深耕多年,多次撰文为西方政学界解析中国议题,增进西方对中国政治的认识。
李成是在中美博弈加剧、沟通管道越发不顺畅的背景下离开华盛顿的。他在访谈中透露了无奈以及自己如何因美国国内的反华情绪而受波及。他认为麦卡锡主义正重返美国。对于像他这样的华裔来说,在美国生活越来越不舒服。
李成的返回,是当前中美“新冷战”大背景下的又一缩影。特朗普执政时,美司法部制订“中国行动计划”,导致不少华裔学者面对刑事案指控。在李成之前,已有多名旅美中国学者和科研人员选择离开。尽管2022年“中国行动计划”停止,但部分华裔学者仍担心,随着中美关系恶化,他们会像钱学森那一代人,在美国不断被怀疑和排斥。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受访的大多数学者是取得终身教职的入籍美国公民,不少人是航空航天和生物领域的专家。一名中国大陆机械工程教授说,在美国待了20多年后,他离开一所顶尖美国大学,加入香港一所大学,除了希望离父母近一些,也厌倦了美国的政治环境。
美国以人才立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学生与科研人士的签证限制未停歇。《纽约时报》今年5月发表题为“美国不该把中国科研人才拒之门外”的文章指出,美国对中国影响力的过度担忧已威胁美国吸引顶尖人才的能力,这将损害美国科研发展前景,最终打击美国的经济与国家实力。
文章点出核心问题:中国现在是并将继续是重要的全球参与者,了解中国内部动态对于各个领域的美国人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美国面临着整整一代人对中国知之甚少的风险。从科研人员到中国问题专家,美中意识形态之争而产生的对立波及学术界,导致两国人才交流受阻,对美中都没好处。在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可扮演促进两国间交流的角色,而最好的科学研究通常也由跨国界顶尖人才组队研究完成。当国家安全被泛化后,人为壁垒只会导致分歧加深、各走极端。
跟经济脱钩、科技脱钩一样,人才脱钩不会有真正赢家,而人才交流作为民间实质交流的核心部分,其脱钩所造成的冲击恐怕还更严重。
网友看法
1、网友爱在心里fs:美国这样的国家不应该值得世界科技人员在他们过生活。工作。回家吧,孩子伟大的中国才是你们的根。我的未来才是你们的立足之地[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2、网友沉着喜鹊vs:欢迎回中国服务!
3、网友金柏松:李成教授离开美国,是美国的损失。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