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成功抵御世纪疫情的重大冲击,有效化解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八个“新”,为继续跑好“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积攒了更充足的底气。
“十四五”时期,我国GDP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从2020年的103.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9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5%,远高于同期世界3.9%的年均增速。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屡创新高,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稳居全球首位。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位列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首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成果涌现,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新提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2021年至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2%、9.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2021年至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0.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6降至2024年的2.34。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经济引擎持续发力,有效带动全国经济稳定增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拓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国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比“十三五”时期提高11.1个百分点,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巩固。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总数达22个,形成了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2020年增长8倍多,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超过25%,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全面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1年至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末值稳定在5.1%至5.5%之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长37.7%,高等教育体系规模世界最大,2024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做到了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能源生产总量全球占比超五分之一,安全保供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至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新屏障。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