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A股要走长牛吗

来源:赵老师财源说 时间:2025-08-24 04:47 阅读

时隔十年,上证指数再度站上3800点,沪深京三市成交量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北证50更创下历史新高。

这轮行情让不少股民直呼“踏空”——要么持仓股票未跟上指数涨幅,要么没来得及建仓便已错失先机。

与此同时,市场也充满疑问:一面是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忧,一面是指数不断刷新近年新高,本轮行情为何能持续至今?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未来又能走多远?

从市场主流观点来看,支撑行情的核心逻辑可归纳为三类。

其一为“存款搬家派”。

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存款总额达302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152.25万亿元。随着央行持续降息,四大国有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0.95%的历史低位,低收益驱动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向股市。

2025年7月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创近十年最大降幅,同期非银存款大增2.14万亿元,正是居民资金通过券商入市的直接印证。

其二是“楼市替代派”。

2021年中国楼市总市值逼近500万亿元,但此后房价持续下跌,房地产“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其核心投资品地位逐渐弱化。

反观A股,2025年8月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新选择。过去炒房资金动辄数十万、数百万,这类资金入市后,为股市提供了长期向上的强劲动力。

其三为“股市夜壶派”。

历史经验显示,经济承压时,股市常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

1999年经济面临海外互联网泡沫与国企改革下岗潮压力,政策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降准降息等手段,推动上证指数半年内涨超60%;2014年出口下滑、产能过剩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再度催生牛市。

当前经济面临内外部压力,积极政策的出台自然带动股市走牛。

不过,这些观点仅触及行情表面,真正支撑A股走稳走远的,是政策与监管层面的系统性优化。回顾A股历史,上证指数十年震荡于3000点附近,核心症结在于“融资市”特征明显——部分企业上市只为圈钱套现,投资者利益保障不足,违规成本低,加之短期资金主导市场,形成“牛短熊长”格局。

自2024年起,监管层针对这些问题密集发力。2024年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从市场准入、过程管理到退出机制全面改革:提高上市门槛,建立券商保荐人终身追责制,严查违规减持,强制要求盈利企业提高分红比例(连续三年盈利但累计分红不达标者纳入ST),同时加大财务造假惩罚与退市力度,推动股市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

2024年三季度的“924新政”进一步夯实市场信心。

央行推出5000亿元金融机构互换便利工具,中央汇金增持ETF,形成“政策兜底”预期;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多部门协同稳市,央行提供再贷款、财政部加快专项债发行、放宽险资入市比例,构建政策、资金、预期三重对冲体系。

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更是关键。

2025年1月,六部门发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大型国有险企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5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引导长期考核机制;7月财政部明确国有险资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如今,社保、保险等超10万亿“耐心资本”与公募、券商资管等中长期资金逐步成为市场主力,不仅稳定了市场,也带动散户投资风格趋向理性。

值得警惕的是,牛市往往是散户亏大钱的开始。

行情越热,越容易吸引投资者追涨杀跌,一旦被套可能长期难以回本。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行情,避免盲目跟风。

A股的长期走势与国运紧密相连,美国过去20年纳斯达克指数涨超10倍,正是依托“美元-科技公司-美股”的正向循环;而日本曾因股市崩盘、资本外流,错失多轮科技浪潮。

若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科技企业突破外部围堵,A股长牛将成为必然。当前政策红利、资金入市与制度完善形成合力,上证指数的3800点或许只是长期行情的起点。

#财经##股票财经##经济##股市分析##爱国##股票交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