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为何天气预报跟体感温度差这么多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5-07-08 05:07 阅读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持续影响我国

高温炙烤下

不少网友认为气温远不止38℃、39℃

因为在户外感觉都快被“烤化了”

△网友视频截图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用手持温度计在安徽省蚌埠市街头测量到的温度超过50℃,而此时,天气预报却显示蚌埠当日最高温度为39℃。

两个温度的差距如此之大,不少网友发出疑问,天气预报的气温究竟是怎么测出来的?为什么会跟体感温度差这么多?

空气温度是怎么来的

其实,要想弄清楚“温差”的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怎么来的↓

你以为的温度测量:

实际上气象部门的温度测量:

空气温度指气象观测站内百叶箱(通常离地面1.5米高,避免阳光直射)测量的静止阴凉空气的温度,仅反映空气的热力学状态,未考虑其他人体感知因素。

专家介绍,在气象预报中,各地气象台会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站点来预报该地气温。以北京为例,通常以南郊观象台百叶箱的气温为预报基础。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海淀、朝阳、顺义等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气温也有差别。

空气温度≠体感温度

有些人觉得热或者冷,这指的是个人的体感温度,它是人体通过皮肤与外界热交换后的综合感受。

体感温度通常会受到湿度、风速、太阳或地面辐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个人情绪也会影响自己对气温的“判断”。例如:

  • 高温时,湿度高(如桑拿天),汗液难蒸发,体感温度高于实际温度;湿度低,汗液快速蒸发,体感更凉爽。
  • 炎热路面(如沥青)反射热辐射,加剧高温;寒冷冬季墙壁辐射散热,增加冷感。
  • 不同个体的代谢率(运动时产热多少)、衣着(保暖或透气性)、健康状况(如贫血怕冷)等均会影响体感。
  • (图片来源:杭州气象)

    因此,如果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人体就会感到闷热、不适,甚至引发中暑。

    高温天气防暑指南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

    做好防暑很重要

    • 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
    • 尽量避免日光直晒,注意做好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 注意补充水分,可饮用白开水、糖盐水,或含钾、钠、氯等离子的电解质饮料;
    • 保持饮食清淡,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证充足睡眠,以维持充沛体力。

    防暑不仅要“避热”

    更要科学管理“冷热切换”

    避免骤热骤冷

    防止“冷中暑”

    • 从室内到室外时,应提前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避免身体突然接触高温环境。
    • 对着空调直吹❌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休息,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
    • 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建议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 大口猛喝冰饮❌建议夏季喝水要少量且多次,运动后切忌大量喝冰饮。

    (央视新闻综合中国气象数据网、深圳天气等)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汤嘉铭

    网友看法

    1、网友历史的墓碑:空气温度指气象观测站内百叶箱(通常离地面1.5米高,避免阳光直射)测量的静止阴凉空气的温度,仅反映空气的热力学状态,未考虑其他人体感知因素。

    2、网友井底蛙瞎说话:看到天水的事件,我在如火的山东,感受到内心一股彻底的寒冷!

    3、网友自由的船不靠岸丶: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室外露天作业;37℃至40℃时需严格限制作业时间并避开高温时段;35℃至37℃时需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禁止加班。 明白了吗[皱眉]

    4、网友南瓜:今天是很热,马路上都是热浪

    5、网友WUHOOCL:应该在百叶箱里面加个空调[抠鼻]

    6、网友tom369:总之有各种道理和理由

    7、网友丰南一京:谁测,在那测,什么时候测,怎么报都是学问

    8、网友鄂北山人:温差在劳动法里面

    9、网友聪颖博学的菠萝35:那为什么不能讲明?

    10、网友聪颖梦想Tt:[泣不成声]

    11、网友SXAK168168:现在的渔舟唱晚也不准了[捂脸]

    12、网友东方红曰升空:https://m.toutiao.com/is/2iJAinsaNqY/ - 东方红曰升空:大而美法案通过,特朗普强劲崛起已势不可挡 - 今日头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