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

新冠感染再抬头 这3类人要特别注意

来源:丁香医生 时间:2025-05-17 06:47 阅读

最近,「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成了不少人的真实经历。

五一前后,朋友圈陆续有人发烧、咳嗽、嗓子痛,一测发现新冠抗原又是两道杠。

就连歌手陈奕迅也在今天(5 月 15 日)因确诊新冠被迫暂停巡演。

新冠真的又「回来」了吗?

确实。

根据中疾控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2025 年 4 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 7.5% 上升至 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图源:中疾控

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 3.3% 升至 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

图源:中疾控截图

此次流行毒株特点:

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传播能力不弱

这次引起感染的主要是 XDV 变异株及其子分支 NB.1.8.1,它们仍然属于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 JN.1 和 XDE 的「重组后代」。

简单说,并不是完全「换代」的新毒株,而是奥密克戎的又一轮迭代更新——虽然没有重大版本升级,但一直都有小的更新迭代。

近期新冠变异株针对靶向不同 RBD 表位抗体组合的逃逸特征

那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 免疫逃逸更强: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

● 症状更像感冒: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症状,容易被忽视;

● 传播依旧不弱: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泰国等地已成为主流毒株。

常规流行小高峰

换季、节假日加速了病毒传播

这波反弹属于新冠的「低调回潮」,不是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而是常规流行节奏中的一次小高峰。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指出:本轮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群免疫屏障的减弱:上一轮大规模感染(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初)已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消退;

2025 年初的流感又相对低迷,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腾出了空间」。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整体免疫防线显得松动。

此外,还有几件事叠加,让它「悄悄地多了起来」:

● 节假日人口流动大:从清明到五一,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病毒借机扩散;

● 春夏换季,身体易感:早晚温差大,是本就容易中招的感冒高发期;

● XDV 变异株传播力强:症状轻微、难察觉,很多人误当普通感冒处理;

● 免疫力下降人群增多:尤其是长期未接种疫苗、未「阳过」或阳过已久者,更容易再次感染。

这波疫情正接顶点

预计 6 月下旬回落

根据香港卫生专家孔繁毅教授的判断,这一轮感染高峰预计在 5 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整体持续 6~8 周。

结合目前中疾控的监测数据,内地新冠阳性率自 4 月初(7.5%)持续上升至 5 月中旬(16.2%),已接近高点,整体趋势与港澳基本同步。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也指出,本轮高峰大致落在 5 月中旬,预计 6 月初全国阳性率将回落至 8%~10%,6 月下旬降至 5 %以下,整体回落速度较快,不会对高考等重要节点构成影响。

综合来说就是,这波小高峰增在接近顶点,过峰后,会很快下落,时间不会持续很久。

普通人无需过度担忧

但这 3 类人要注意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确实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

但即便是「像感冒」,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高风险人群包括:

● 60 岁以上老人

● 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 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虽然很多人对新冠已有些「免疫麻木』,但本轮感染中仍出现了明确的重症病例。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2025 年 5 月的通报:过去 4 周内,香港新增 75 例新冠重症个案、26 例死亡。其中 95% 以上患者为有基础病的成年人,且大多数半年内未接种加强针。

也就是说,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感染仍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防护不能松懈。

我们该怎么做?

不同群体应对策略

① 还没感染的人:保持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 居家期间应保持每日通风,注意卫生间清洁,饭前便后认真洗手,若与他人同住,建议分餐进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出门时尽量避开密闭、人多、通风差的空间,如商场、电梯、公交、地铁等;

● 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医用或 KN95 口罩,并保持手部卫生;

● 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有助于维持良好免疫力;

● 如所在地区已提供 XBB 或 JN.1 适配疫苗,建议尽快完成加强针接种,尤其是半年以上未接种者。

② 已出现症状的人:居家休息,避免传播

● 出现咽痛、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建议第一时间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 检测阳性后应居家休息,减少出行和社交活动,避免上班上学。

● 如必须外出,务必佩戴口罩,尽量缩短停留时间。

● 多喝水、清淡饮食、充足睡眠,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止痛,右美沙芬止咳,必要时使用含消炎止咳成分的复方制剂。

● 居家期间注意每日通风、分餐、马桶冲水时盖上盖子,防止气溶胶传播。

● 如出现高烧超 3 天、气短、胸闷、剧烈咳嗽等症状,尽早前往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

③ 高风险人群:主动防护,尽早干预

● 包括: 60 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者(糖尿病、心脑血管、慢阻肺等)、免疫低下人群(如肿瘤治疗中、器官移植患者)。

● 建议家中常备抗原试剂、体温计、血氧仪;一旦不适应尽早就医。

● 如确诊感染,尽可能在 48 小时内评估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先诺特韦/利托那韦、氢溴酸氘瑞米德韦)。

● 家人如有呼吸道症状,应主动隔离,佩戴口罩、错峰用餐,避免照护接触。

这轮新冠没有声势浩大,却悄悄地爬上了门诊榜首。它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恐慌,但也不能全然放松。对多数人来说,它像是一场拖着不走的感冒;但对年长者、慢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它依然可能是一次重症的诱因。

病毒在变,我们的应对也在更新。不是惊慌失措,而是有备无患。了解它、监测它、预防它,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发热咳嗽很难受

该怎么用药缓解?

试试在线问医生,儿童成人都可问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 Guo C. et al., "Antigenic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RS-CoV-2 Variant NB.1.8.1", bioRxiv, 2025. DOI: 10.1101/2025.04.30.651462;

[2]. 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感染及传染病科教授孔繁毅观点(引自人民日报、观世界)

[3]. 中国疾控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14–18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综合解读;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新闻发布(2025年5月)

[5]. 数据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疫情简报(2025年5月)

[6]. 指南参考:中国疾控中心公众健康提示(2025年5月)、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建议、香港特区政府疫苗接种方案

[7]. 客户端综合解读;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新闻发布(2025年5月);孔繁毅教授公开研判

策划制作

策划:pheobe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网友看法

1、网友无拘无束的QQ:既然和感冒症状一样,也是一周就会好,有必要大惊小怪吗?

2、网友菲是非2022:请不要再提新冠两字,看着就开始头疼;就一普通感冒,不要上纲上线

3、网友青涩画板x:我觉得这次会很快过去的

4、网友余味轩干果:我有一同学小时候叫"二蛋",后来长大后觉得名字难听,改名为"小强",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名字改了。。。。

5、网友孤鸿影音:既然吃感冒药就能治好,干嘛非要叫新冠呢???????

6、网友秋收的收获88:新冠病毒像正我胡汉三又回来一样凶狠!

7、网友优雅芒果h6:赶快号召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响应,全民参与做核酸……[捂脸][捂脸]

8、网友拉哥688:要不要再居家隔离

9、网友湖北口袋秀演艺:病毒升级了,香港已经死了几十人,这波有点猛啊

10、网友啊哈:赶紧全国隔离

11、网友灵敏饺子Sg:我也已中招三天了[流泪]

12、网友maxskill:我也中招了,嗓子干疼,浑身软,有时提不起气,但不闷油。

13、网友田军:恐怖的全民核酸可千万不要再做了

14、网友博学多才的闲人:我咳嗽嗓子疼,偶尔流鼻涕,自己感觉呼吸有热气,测温36.7,不胸闷,声音有些嘶哑,没测试,不知是不是新冠。

15、网友清荷雅铺:评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口罩该戴就戴、该防护的要防护,尤其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得绷紧弦——疫情反复不可怕,用细心和互助筑起身边“防护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负责!

16、网友怀揣梦想的少年奋斗吧:新冠阴魂不散,人类如何防范,唯有强身健体,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17、网友细腻三河2x5:就是大号感冒,前几天刚中招了[呲牙]

18、网友ABCD:5.1劳动节开始,喉咙刀片疼,流鼻涕,两天后开始发烧,持续了5天,第四天用自测纸检测,一道杠没有阳,但是明显的阳了症状,晚上睡觉鼻子不通气,喉咙呼吸疼,脑袋也烧不行,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冲了个澡,第二天开始咳痰,证明身体开始排除病毒,过了两天发烧退了,恢复正常。。痛苦的经历,和新冠一个样的症状[泪奔]

19、网友Jerry的影酒日志:连续剧烈咳嗽了一个月,有痰,其他症状无。有相同的吗?

20、网友云山枝头:已中招第7天了,第一天自感不适吹不了空调,第二天发低烧,自验中招了,笫三天开始喉咙痛(但不很痛),有少少恢痰,夜晚多咳,今天第7天已好7成,吹空调吸二手烟就咳。总的来讲,比01年中招时轻很多。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