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在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不断加码的敏感时刻,英伟达CEO黄仁勋于4月17日抵达北京,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举行会谈。这是黄仁勋时隔三个月再次访华,此行正值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的H20芯片实施新一轮出口限制之际,黄仁勋此次访华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
当前,英伟达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美国政府不断收紧的出口管制;另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不确定性。2025年4月9日,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要求其向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出口H20人工智能加速器需获得许可证。这一消息于4月15日被英伟达正式披露,公司表示将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计提约55亿美元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在4月16日确认,将对英伟达的H20、AMD的MI308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同类产品向中国发布新的出口许可要求。对于英伟达而言,中国市场在截至2025年1月的上一财年创造了170亿美元的收入,占其总销售额的13%。新的限制政策将对英伟达在华业务造成重大冲击。
突如其来的限制:"特供"芯片被封杀
H20芯片是英伟达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而特别设计的"阉割版"产品,基于上一代Hopper架构,其性能已经受到了限制。然而,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依然决定对其施加更严格的管控。据报道,今年以来英伟达已获得价值约180亿美元的H20芯片订单,中国主要云计算公司都在期待这些芯片今年年底前交付。
更令人深思的是,尽管黄仁勋于4月9日就已被美国官员告知新的出口限制,但英伟达并未立即将此事告知其中国客户。据路透社报道,英伟达的中国销售团队似乎也没有在公开声明之前得到通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延迟传递,可能对中美芯片产业链的互信造成进一步损害。
此次限制不仅对英伟达造成巨大冲击,也波及到AMD等美国芯片巨头。AMD警告,由于新的出口限制,该公司预计将产生高达8亿美元的费用计提。对于这些美国芯片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地缘政治因素正在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黄仁勋访华:重申中国市场重要性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访华,黄仁勋向中方明确表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的会谈中,黄仁勋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这一表态具有多层含义。首先,它展现了英伟达在美国政策限制下依然希望维持与中国市场联系的决心;其次,也是对美国政府的间接回应,表明断绝与中国合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商业损失;最后,也是向中国市场传递信号,英伟达希望在合规框架下继续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黄仁勋此前曾多次强调,英伟达进入中国已超过25年,目前在华拥有近4000名员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有分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中国员工的离职率是全球最低的,每年仅为0.9%。此外,目前英伟达在中国拥有超过150万名CUDA开发者,与3000多家初创公司合作。
在今年3月的年度会议上,当被问及中国出口管制问题时,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努力遵守法律,但他也特别指出,全球约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而且美国的每一家AI实验室几乎都有许多优秀的中国研究人员。这一观察反映了黄仁勋对中国在AI研究领域贡献的认可。
美国芯片政策的反复与矛盾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政策的反复无常与内部矛盾,是此次事件的一个显著特点。特朗普政府的这一蛮横设障做法令市场感到意外,因为就在一周前,有消息传言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对芯片出口的限制,尤其是在黄仁勋出席海湖庄园晚宴之后。
这种政策的摇摆不定反映了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战略矛盾:一方面试图通过限制先进芯片出口来遏制中国AI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公司又高度依赖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美国科技界对此类政策的反应多为负面。去年1月,在拜登政府提议的"AI扩散规则"发布后,包括英伟达、甲骨文在内的行业巨头,以及美国半导体协会(SIA)、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ITI)等都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这可能会削弱美国在云计算、芯片设计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
Running Point Capital首席投资官Michael Ashley Schulman指出,美国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限制凸显出科技和半导体行业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特朗普时代。这种不可预测性也给企业和投资市场带来了冲击。
中国的应对与自研突围
面对美国不断收紧的芯片出口限制,中国正加速自主研发步伐,形成了以华为昇腾为引领的"一超多强"国产AI芯片格局。华为昇腾910B的FP16算力达376 TFLOPS,单位算力成本仅0.8元/TFLOPS。最新的昇腾910C采用chiplets双芯片整合封装,性能进一步提高。
除华为外,寒武纪思元系列、燧原科技云燧T20系列、壁仞科技BR100以及百度昆仑芯、阿里含光等国产AI芯片也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上半年中国AI加速芯片市场中,国产芯片已占30%份额,打破了英伟达独大局面。
在软件生态方面,华为CANN框架和MindSpore已能兼容大部分CUDA API,算子自动映射率超98%。DeepSeek等机构对国产芯片的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开发者使用门槛。
虽然在制程工艺和生态成熟度上与英伟达仍有差距,但随着新一代产品推出和集群部署优化,国产AI芯片正快速追赶。正如分析师Stacy Rasgon指出,美国的限制可能将中国AI市场拱手让给华为等本土企业,推动中国AI产业步入自主创新新阶段。
利益博弈与未来前景
黄仁勋此次访华反映了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深思熟虑。作为被称为"矽谷最好斗的男人"的企业家,黄仁勋在策略决策和市场竞争中一向展现出强烈的鬥志和决心。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与政策限制,黄仁勋来到中国,表达对市场与技术发展的坚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试图在禁制令框架下维持与中国市场的联系。
英伟达最近宣布,正与制造合作伙伴共同在美国建立工厂,首次实现完全在美国本土生产英伟达的AI超级计算机。根据声明,英伟达计划在未来四年通过与台积电、富士康等公司合作,预计在美国生产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这一举措可能是英伟达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下的一种战略调整,也可能是为了争取美国政府在出口许可方面的更多灵活性。
结语:寻求平衡点的艰难探索
黄仁勋此次敏感时期访华,不仅是一次商业外交行动,更是在日益复杂的中美科技竞争中寻求平衡点的艰难探索。一方面,黄仁勋希望通过直接对话和沟通,争取中国政府和产业界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也希望向美国政府传达一个信息:过度限制对美国科技企业的伤害同样巨大。
在全球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任何单方面的断链行为都难以实现真正的"赢家通吃"。黄仁勋曾指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一现实使得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既有必要性也有互补性。
未来,英伟达在华策略可能会更加灵活多变,包括寻求特殊许可、调整产品设计、加强本地合作等多种方式,以在合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同时,中国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投入也将继续加大,特别是在AI专用芯片领域。
无论如何,黄仁勋此次访华都将成为中美芯片竞争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为我们观察全球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独特窗口。在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的复杂互动中,产业链各方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路径,这场博弈的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科技格局的未来走向。
网友看法
1、网友南城皆过往:这是扛不住了,想来中国建厂,然后销往全世界了
2、网友南城皆过往:我们有华为不需要美国芯片
3、网友林海雪原:不知怎么个因素,我每次看到老黄,我总是念成“黄世仁”
4、网友高冷蛋糕VFa:英伟达反垄断调查怎么没下文了。
5、网友分秒必争溪流7:欢迎到中国建厂。
6、网友风起云轻扬:黄仁勋与梁文锋会面,是企业基于市场与技术的战略布局。在贸易限制下,合作旨在突破困境,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赢,这背后是复杂经济利益的驱动 ,值得关注其对产业格局的重塑。
7、网友沙漠人:全球芯片行业65%的工程师都是华人,我们的牛人很多[赞][赞][赞]
8、网友GKT7:没有用,美国政府禁售的美企敢卖?美国军火商敢卖中国武器吗[打脸]
9、网友夏日雨沫:难得穿穿西装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