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根据英伟达 2025 年 4 月 15 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 8-K 文件,美国特朗普政府已告知该公司,H20 芯片及任何达到其内存带宽和互连带宽水平的集成电路,在向中国(包含香港和澳门)及 D:5 国家出口时,需要 “无限期” 获取许可证。美国政府宣称,此举是为了解决 “相关产品可能被用于或被转用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风险” 。
此次管制措施给英伟达带来沉重打击。公告显示,英伟达预计将在第一财季计入约 55 亿美元的费用,这与 H20 产品线相关的 “库存、采购承诺和相关储备” 直接挂钩。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英伟达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的盘后交易中暴跌约 6% 。
值得留意的是,此前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暂时搁置了对 H20 的出口限制计划,这被认为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前往特朗普位于海湖庄园的晚宴有关。有分析指出,英伟达承诺在美国投资建设 AI 数据中心,可能是其中的条件交换。然而,最终出台的禁令表明,特朗普政府在技术遏制方面与前任拜登政府的政策保持了一致。
H20 芯片是什么,为何重要
H20 芯片是英伟达为应对 2022 年美国首轮芯片出口管制,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 “降规版” 产品。相较于旗舰产品 H100,H20 的计算能力大幅下降,互联速度仅为 H100 的 1/15,算力参数被严格控制在美国商务部划定的出口阈值内。即便如此,H20 在中国市场依旧需求巨大。报道显示,仅在 2024 年初,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巨头,就已向英伟达下单至少 160 亿美元的 H20 服务器芯片订单。
市场分析师估计,H20 芯片每张售价在 1.2 万 - 1.5 万美元区间(约 8.6 万 - 11 万元人民币),略低于华为昇腾芯片约 12 万元的售价。配置 8 颗 H20 芯片的服务器售价约 140 万元,相比配置 8 颗 H800 芯片的服务器在两年前推出时 200 万元的售价有所降低。尽管性能受限,但 H20 借助英伟达成熟的 CUDA 生态系统,在 AI 模型推理领域仍具备竞争力,预计 2024 年创造的收入可达 120 - 150 亿美元,占英伟达中国区总营收的 85% 。
此次禁令对多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英伟达而言,中国市场虽一直为其贡献可观收入,但 H20 芯片的毛利率仅约 50%,远低于公司 70% 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是近期英伟达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即便全面禁售 H20,对英伟达整体业绩影响不大,因为全球对高性能 AI 芯片需求极为旺盛,英伟达可将产能转向毛利率更高的高端产品。
对中国 AI 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获取高端 AI 训练和推理算力又添阻碍。虽然 H20 性能远不及英伟达最顶级产品,但在国产替代品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它仍是中国 AI 企业重要的计算资源。中国企业已提前预判风险,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可能已突击采购了价值 160 亿美元的 H20 芯片库存。不过,从长期来看,该禁令将促使中国 AI 产业加快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
在全球 AI 产业层面,这是科技领域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升级。英伟达曾指出,进一步收紧 AI 限制,只会增强中国摆脱美国技术依赖的决心,还会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业内人士分析,美国政府既想维持半导体产业领导地位,又担心技术外溢削弱安全优势。长远来看,这种禁令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化与重构。
中国 AI 芯片产业的现状与进展
面对美国一轮又一轮的技术封锁,中国 AI 芯片产业全面发力,在设计、制造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中国 AI 芯片设计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大批 AI 芯片公司迅速崛起,正快速追赶国际主流水平。目前,中国主要的 AI 芯片设计企业包括:
华为昇腾,作为华为自研 AI 芯片品牌,依托达芬奇架构与 CANN 异构计算体系,成功构建了从芯片到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昇腾系列产品中的 310 和 910 两款主力芯片,其中昇腾 910B 采用中芯国际 N + 1 工艺技术(相当于 7nm 工艺),在 FP16 计算能力方面的能效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政府主导的城市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中,昇腾占据 79% 的市场份额 。
寒武纪,作为 “科创板 AI 芯片第一股”,推出了思元 290 和思元 370 芯片及相应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2023 年,其思元系列云端智能加速卡在中国移动正式上线。截至 2023 年 12 月,中国移动已有 12 个省公司、超过 70 个 AI 业务完成向寒武纪产品的迁移。2024 年 8 月参与建设的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正式投产,部署超 1.8 万张 AI 加速卡,AI 芯片国产化率达 100% 。
摩尔线程,以全功能 GPU 为核心,专注于提供软硬一体化的全栈解决方案。2023 年 12 月推出 KUAE 智算中心,这是国内首个以国产全功能 GPU 为底座的大规模算力集群。其 MTT S80 和 MTT S4000 显卡已开始支持 DeepSeek V3、R1 等国产大模型部署 。
壁仞科技,被业内视为最接近英伟达技术路线的国产 AI 芯片厂商之一,在芯片架构与计算效率方面成果显著,已完成多轮融资,正在推进 IPO 进程 。
燧原科技,成立于 2016 年,创始人曾就职于 AMD,推出了云燧 T10、T20 等高性能 AI 训练和推理芯片,已进入 IPO 阶段 。
此外,还有沐曦科技、天数智芯、海光信息、太初元碁、云天励飞、昆仑芯、灵汐科技、鲲云科技等多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技术路线的 AI 芯片设计产业集群 。
中国 AI 芯片产业生态正在迅速融合。2025 年 2 月,DeepSeek 系列大模型发布后,国产 AI 芯片厂商迅速开展适配工作。短短 7 天内,就有 16 家国产 AI 芯片企业(华为昇腾、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海光信息、壁仞科技、太初元碁、云天励飞、燧原科技、昆仑芯等)宣布支持 DeepSeek 模型的快速部署 。
这种大规模的适配行动表明,中国正在打造自主可控的 AI 生态系统,实现从芯片到大模型的闭环。国产芯片企业不仅提供硬件,还在适配软件框架、开发工具链等方面积极投入,为国产大模型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支持。随着 DeepSeek、文心一言、通义等中国大模型的不断迭代升级,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国产 GPU 的发展 。
中国芯片制造工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与全球顶尖水平仍存在差距,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最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其发展历程可代表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中芯国际于 2019 年实现 14nm 工艺的量产,这是中国芯片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首次迈入先进制程行列。经过几年努力,目前中芯国际已在 N + 1(相当于 7nm)和 N + 2(相当于 5nm)工艺上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推进这些先进工艺的量产进程。今年 2 月,市场曾传闻中芯国际攻克 5nm 制程核心技术,其股价一度飙涨超 10% 。
与全球领先的台积电相比,中芯国际的工艺技术仍有两到三代的差距。台积电已实现 3nm 工艺量产,而中芯国际的 N + 1 工艺相当于 7nm 水平。这一差距主要源于美国对先进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的出口限制,以及中国在某些微细加工技术上积累不足 。
尽管如此,中芯国际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挑战现有设备和工艺的极限,在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等领域取得进展。这使得中国在特定应用领域能够实现芯片国产化,包括为华为提供智能手机芯片等。
国产 AI 芯片与英伟达产品的差距
尽管中国 AI 芯片产业进步显著,但与英伟达产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架构与性能差距,英伟达 GPU 凭借 Hopper 和即将推出的 Blackwell 架构,在计算性能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即便被 “降规” 的 H20,在某些场景下仍具备优势。国产 AI 芯片在单芯片计算能力、多卡扩展性、AI 专用加速单元等方面,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以训练大规模 AI 模型所需的并行计算能力、通信架构效率等核心指标衡量,国产芯片目前仍难以与英伟达 H100/H200 系列产品相媲美。
软件生态系统差距,英伟达的 CUDA 平台已成为行业事实上的标准,拥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丰富的软件库。这种 “算法 - 软件 - 硬件” 协同优化的生态系统,能让 AI 模型充分发挥英伟达硬件的性能。相比之下,国产 AI 芯片虽也在构建自身软件生态系统,如华为的 CANN、寒武纪的 Cambricon Neuware 等,但在完整性、成熟度和开发者认可度方面,仍有待提升。
制程工艺限制,受先进制程工艺限制,国产 AI 芯片在晶体管密度、功耗效率等方面面临挑战。英伟达最新芯片采用台积电 4nm 甚至更先进的工艺制造,而国产芯片多采用 7nm 及以上的工艺节点。这种工艺差距直接影响芯片的整体性能和功耗表现。
实际应用效果差异,在训练大规模语言模型等高端 AI 应用场景中,国产芯片与英伟达产品在训练速度、收敛效率、规模扩展性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也是中国科技巨头仍愿意投入巨资采购英伟达 H20 的原因,即便其性能已大幅 “降规”。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再次禁止英伟达 H20 芯片对华出口,标志着中美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对中国而言,芯片 “卡脖子” 风险再次突显,但也更加坚定了技术自主的决心。近年来,中国 AI 芯片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已形成多层次、多技术路线的发展格局,在部分领域成果斐然。
未来,随着国产 AI 大模型的不断迭代升级,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国产 AI 芯片产业发展。尽管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但中国企业正加速追赶,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生态建设等多种途径寻求突破。在此过程中,政府支持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全球资源与本土创新相融合,将共同助力中国 AI 芯片产业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对于中国 AI 产业而言,芯片自主之路虽充满艰辛,但方向已然明确。正如英伟达 CEO 黄仁勋所担忧的,过度限制只会 “增强中国摆脱美国技术依赖的决心”。面对挑战,中国企业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技术创新,加强开放合作,方能在全球 AI 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网友看法
1、网友用户fo159136813:中美贸易战最大的输家是中国股民。
2、网友清风:就说说美国断供以后,国内可有替代的?
3、网友隔壁老姜在你家隔壁:别着急米已经给高通爸爸打电话准备挂皮字研了
4、网友若有若无int:这个时候华为咋不吹了?既然天天吹牛自产芯片,那到是拿出来卖给国内厂商啊?阿里腾讯等等每年买那么多呢
5、网友海688041光:国产芯片将迎来腾飞![烟花]
6、网友行酷:DeePseeK不出来走两步,没有自主芯片和大模型,一切都是网吹[呲牙]
7、网友番茄炒蛋:人要有骨气,我们不用,我们自己造!不稀罕
8、网友ABC85878137:事实是我们很多的高精尖产品核心件都是必须进口,是必须进口。这次关税战我们会吃大亏!
9、网友青铜一族:不用过度担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在一两年内,就非常可能出现梁文峰式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我们期待着[玫瑰][玫瑰][玫瑰]
10、网友明级潜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硬着头皮抗吧
11、网友达理修行者斌仔:英伟达的 ai 芯片怎么如此高端?[抠鼻]
12、网友衣者工88:坏事变好事,国产芯片尽快提高,赶超老美不是梦[加油]
13、网友易行难成:从历史来看,只要我们某项技术上获得突破,西方立马降价倾销。反之,知道我们短期无法突破的,不是超高价格就是禁售。
14、网友换个名继续喷:随便,俺们自主研发
15、网友手机用户75221032686:这个时候怎能忘记大公报呢
16、网友andey123456:国产芯片迎来发展的机遇到了
17、网友稳住大局:[耶][可爱][耶][耶][耶][耶][耶]叫贪官上,法官可以,这个时候法官可以上了
18、网友财经小评:好事,谢谢不靠谱[捂脸]
19、网友望希月r:没事,锄头铁耙我们一样活的好好的!
20、网友国史拾遗:华为表示:我一天到晚被黑子喷,被卡脖子想起我来了是吧[酷拽]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