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

英国没办法与中国脱钩的原因

来源:财经猫 时间:2025-05-20 10:00 阅读

近日,英国商业贸易和投资大臣约翰逊公开表态“商业谈判和政治分歧可以并存”,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国际舆论关注。在中美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攀升的背景下,英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却对中国释放合作信号,其背后折射出中英经贸关系从“黄金时代”转向现实博弈的复杂图景。

网友关注热点聚焦

  1. 脱钩代价:网友质疑英国若强行与中国脱钩,是否会重演对俄制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国内通胀失控?
  2. 政策转向:约翰逊的表态是否意味着英国政府将放弃前首相苏纳克时期对华强硬立场?
  3. 产业影响:英国制造业对华依赖度超14%(2021年数据),脱钩是否会导致汽车、航空等支柱产业供应链断裂?
  4. 全球格局:在“脱欧”后经济低迷、债务高企的困境下,英国能否承受同时得罪中俄两国的代价?

此前相关热点新闻回顾

  • 2020年华为禁令:英国成为首个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的欧洲国家,但随后因技术替代成本过高陷入两难。
  • 2022年贸易数据:中国成为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额5年内增长2倍,但受脱欧及地缘政治影响,2023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4.3%。
  • 2024年政策转向:工党政府上台后,财政大臣里夫斯提出“冷静务实的经济现实主义”,计划2025年初访华重启经济对话。
  • 2025年现实压力:英国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7.8%。

关键数据对比

指标 2021年 2024年 变化趋势 影响分析
英国对华贸易依赖度 14% 12%(预估) 下降 脱欧后贸易分散化政策见效,但对华依赖仍居欧盟外首位
中国对英投资增速 71.7%(年均) 87.6%(2023年) 上升 电动汽车、新能源领域投资激增,带动环保目标实现
英国制造业占比 10% 9%(2024年) 下降 脱欧后供应链重构成本高企,制造业外迁加剧
英国通胀率 5.4%(2021年) 3.9%(2024年) 下降 中国商品进口抑制通胀,脱钩或致物价反弹

相关人群不同看法

  1. 英国企业界: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SMMT)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对华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下降12%,多家企业警告脱钩将导致成本上升20%-30%。
  2. 学术界: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院长克里·布朗指出,英国研发投入仅为中国的1/20,脱钩将切断技术合作渠道,阻碍绿色经济转型。
  3. 民众舆论:YouGov民调显示,58%的英国人认为“与中国合作比对抗更符合国家利益”,但52%的受访者仍支持对华强硬政策。
  4. 政治精英:前首相卡梅伦强调“伦敦应与北京保持接触”,而部分保守党议员则批评工党“对华绥靖”。

深度解析与应对策略

  1. 经济现实主义:英国财政研究所(IFS)测算,脱钩将使英国GDP年均损失0.8%-1.2%,相当于每年减少150亿-200亿英镑产出。工党政府选择“接触+竞争”策略,既避免对华全面脱钩,又在5G、人权等领域维持立场。
  2. 产业替代困境:英国对华进口商品中,办公设备、电信技术占比超19%,而德国、美国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30%。脱钩将导致企业被迫转向越南、墨西哥等国采购,但这些国家在产能规模、技术水平上难以完全替代中国。
  3. 地缘政治博弈:英国试图通过“对华合作”平衡美欧压力。2024年美国大选后,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可能对英国加征汽车关税,而中国则是英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市场。
  4. 应对策略建议
    • 企业层面:加强本土供应链韧性,如捷豹路虎在华设研发中心,实现“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转型。
    • 政府层面:推动中英自贸协定谈判,参考中欧BITA协议模式,在数据流动、知识产权等领域达成妥协。
    • 国际合作:利用英国在金融、法律领域的优势,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平台。

未来展望

中英关系正处于“竞争性共存”阶段。英国既无法承受脱钩的经济代价,又难以摆脱对美安全依赖。在此背景下,双方需在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等共同利益领域深化合作,同时通过机制化对话管控分歧。正如约翰逊所言,“商业谈判和政治分歧可以并存”,这或许正是后脱欧时代英国外交的务实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