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

原来历史上春节差点被废除

来源:市井探索 时间:2024-12-12 15:54 阅读

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我国共有 44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专家称春节申遗是保护手段,申遗过程即保护和复兴过程。

春节是怎么来的?

古代称春节为岁首,它的起源与先民们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间的意识有关。在文字历法创立之前,华夏先民通过观察物候、天象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即所谓“观象授时”。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称:“年,谷熟也。”禾谷一年一熟的生长周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年”的节律和周期。农业生产是先民生活的首要大事,他们便把庄稼收获的时间点,当作划分年度时间的标志。

一般认为,原始的丰收祭祀就是过年的最早起源。稻谷收获后,人们满心欢喜,一边庆祝丰收,一边酬谢神灵保佑,并祈求新一年的收获。《诗经》描绘了周人年终欢庆丰收、迎接新一年的热闹场景:“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过年的时间由历法制度规定。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通过观测太阳的周年运动,确立了二分二至的节气系统和四季划分节点,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许多地方至今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为冬至标志着阳气复始,古人从阳历角度将其视为新岁时周期的开端。

与阳历同时使用的是纪月、纪日的阴历制度,它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朔望来确定。月相的周期变化更清晰明显,也便于统一精确的时间划分。所以,成文历法以阴历月为时间单位,将十二个月定为一年。

先民们确定月份次序依靠的是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向,因为他们发现斗柄指向的偏转和周边恒星的隐现与自然的四季交替密切相关。传说中夏代创制的历法“夏历”,以建寅月为岁首。建寅就是北斗星斗柄指向寅方(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方位,寅代表东北)的月份。如《后汉书》所说,此时“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夏代人以之为岁首,意为冬去春来。

但在汉代以前,岁首之月并非恒定。据记载,殷商时首月是夏历的十二月,周王朝历法曾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秦统一中国后又将十月定为岁首。历法随朝代更迭,是统治者为表示与前代不同而除旧布新的刻意之举。实际上,最切合自然节律的还是夏历。

西汉初年用秦历,以十月作岁首。可这旧历百年未修,误差极大,月初月末夜空竟还高悬满月!汉武帝遂下令重修,太初元年(前 104 年)正式颁布太初历,沿用夏历,以建寅月为岁首。岁首之月是历法基准点,叫“正”,所以夏历的建寅月就是现在的正月。太初历融合阳历与阴历,符合自然和日常需求,成后世历法基础。此后历代历法虽有修正,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传统一直未变,延续至今。

差点被废除?

南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确实,正月初一还有别名:正旦、元日、元旦。元意味着初始,代表新年开始。旦则指太阳在地平线上将升未升之际,也就是夏历中正月“朔日”开启的时候。新年第一天被称为“元旦”,名副其实。可如今的元旦和春节是两个不同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回溯到近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引入并采用了公元阳历作为时间制度,于是每年 1 月 1 日被定为元旦,而传统新年则改名为“春节”。

新元旦节出现之初,似乎并未影响普通百姓的年节安排。山西乡绅刘大鹏说:“阳历新年,百姓都不认同,只有官府庆贺,百姓都斜眼看着,还说这是他们的年,不是我们的新年。”这样的感受并非乡村百姓独有,1923 年 1 月 3 日上海《申报》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到:“社会上一到阴历新年,就热闹非凡。吃的玩的,比平时多很多。就连路上的行人,也增加不少。但遇到阳历新年,除了有几面国旗迎风飘扬外,简直和平时一样。”

民众的“不忘旧不知新”显然不符合官方期望。当时的政治和知识精英一心追求以西方文明为标准的现代性,在他们看来,本土传统文化根本上阻碍社会进步和民智开启,是需要批判和清除的对象。再加上为确立新政权统治权威并加强社会控制,1928 年,激进的民国政府决定“废除旧历,普用国历”,以此推动破旧立新的社会改造。

如何彻底改造?官方明令规定旧历节令不许放假,还要求把旧历春节的礼仪娱乐活动挪到新历元旦举办。据时人文载道《风土小记》记载,政令刚出台时,基层执行得很严厉,严禁一切春节过年活动,比如强令商店开门、拘役卖旧历的商贩、销毁供祀用品等,“一时间人心惶惶,把一个欢天喜地的新年弄得啼笑皆非”。

然而,传统力量根深蒂固,尤其是春节这种民俗,关系到传统天地人伦的社会秩序和中国人根本的精神认同,不可能完全废止。所以百姓照样过春节,查禁一两年后,“当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1934 年,南京国民政府终于承认农历新年和民间习俗的正当性,不再强制废除阴历。于是,民众又能光明正大地过年了。

如今,农历春节被正式纳入国家公共节假日体系,和公历元旦并存。实际上,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元旦后就进入“过年”状态,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公历换算成农历,心里默默倒数着春节。真正的春节只有一天,但人们欢庆的状态和“过年”的心理感受会从元旦一直持续到元宵节以后,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时间感觉和文化体验。

祭祀先祖

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祭祀礼俗,是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传统。这一根源于原始宗教的观念,在中国传统岁时活动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先民们相信,来自神鬼自然的神秘力量,会对现实施加影响,因此尤其注重根据天时节律的变化,举行各种酬报祭祀仪式,以此实现与天地神灵的沟通,祈求神灵赐福保佑。

《礼记》中记载了岁终大祭,民间也重视新年祭祀,因其时新旧交替,需驱邪除祟、迎新纳吉,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守岁等节俗与此有关。

人们认为过年时神灵会下界,清代北京百姓除夕夜设“天地桌”供奉,初一凌晨接神祈求保佑。对祖先的祭祀也很重要,全国各地都有春节祭祖习俗。在山东,除夕要到祖坟“请家先”,在家供奉祭拜,年后送走祖先。

其实,春节祭祖除了具有慎终追远之义,还能起到促进家族成员感情沟通和关系凝合的作用。满族春节有杀猪“祭神肉”的传统,在供祖先享用之后,此猪遂成为祖宗所赐之“福肉”,由参与祭祀的所有人集体分食。春节祭祀的许多供品都是如此,既是献给祖先的礼物,更是人与祖先或神祇沟通的媒介。

春节,就是这样一个人神共处的神圣时空,给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也像是一首永远温暖永远动人的歌,总在寒冷的天气里响起,撩拨着我们心底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既关于家园,更关于我们自己。

网友看法

1、网友博学的山丘Um0:春节申遗成功!中华民俗闪耀,文化永绽光芒。

2、网友愚夫yb:春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的主要活动放礼炮能恢复吗?

3、网友热心王同学f:据说汉字都想废除了

4、网友说真话的键盘侠: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传承,为啥要改过去过什么洋节?农历节假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绝大部分国民的共同认知,所以绝对不能取消

5、网友酱蜜蜜的小鸭子:每年都要过得节,为什么还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

6、网友天南地北的小狍:收藏和记录

7、网友寿而康老汉:祭祖与庆祝,缺烟花鞭炮就缺少了气氛。这年不过也罢!

8、网友老五278755521:春节不申遗我们就不敢过节了吗,外国人能像其他事情那样不让我们过节么

9、网友第九财经:放眼世界,就中国节日最多,都是没有意义的节日,农民你看过节日吗?天天干活,一年就整个国庆和春节就好了,两个节日还不够,整一大堆。动不动放假。

10、网友东方红曰升空:https://m.toutiao.com/is/iDv8mwBb/?= 东方红曰升空:比特币,美国继美元后强力打造的吸血工具 - 今日头条

11、网友博学的山丘Um0:转发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