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行业已经两年多没有百亿爆款了。自2021年9月至今,主动权益类基金百亿爆款产品持续缺位。虽然2024年以来新发规模同比上涨超两成,但依然未能见到百亿新基的身影。
回顾2020—2021年期间,爆款井喷,多达39只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的规模“破百”,最高更超320亿元。不过,随着市场持续震荡,上述产品的规模也逐步缩水,据最新发布的二季报,39只产品均已不足90亿元。
爆款消失
随着公募二季报披露完毕,各类基金的最新规模情况也随之揭晓。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仅有2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超百亿,环比减少2只,同比减少14只。具体来看,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为当前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达390.36亿元。同期,规模超300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有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为327.87亿元。
从当前规模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来看,还有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兴全合润混合、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华泰柏瑞鼎利灵活配置混合、诺安成长混合、兴全趋势投资混合,相关产品的最新规模均超150亿元。从成立时间来看,该10只基金的成立时间均为2020年以前,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
回顾上一轮市场大热时,公募百亿新品不断诞生,头部机构加明星“舵手”的配合一度大举吸金。Wind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共有3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募集规模超百亿元,且这些百亿爆款均由明星基金经理“掌舵”。
例如,39只产品中首募规模最大的南方成长先锋混合达321.15亿元,基金经理为南方基金旗下知名“舵手”茅炜。除该基金外,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分别以297.43亿元、296.91亿元的发行规模紧随其后,这两只基金在发行之际的“舵手”也分别为知名基金经理胡昕炜、王宗合。
然而,好景不长。自2021年下半年权益市场逐步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同年9月至今,再无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首募规模超百亿。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8只主动权益类百亿爆款诞生,2021年则有11只。而2022年以来,仅有9只新发基金的规模超百亿元,其中7只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1只为公募REITs、1只为中长期纯债基金。可以看出,近两年的百亿新发产品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全程缺席。
按基金成立日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截至7月23日,年内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达7082.7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600.89亿元,同比增长26.46%。但从年内发行的产品来看,新发规模最高的3只产品也均只募集到80亿元,且均为债券型基金。若扩大范围来看,年内新发规模前50的产品均为债券型基金和公募REITs。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近年来权益类基金百亿爆款的缺位主要和市场大环境有关。2021年之前,基金市场走出较强劲的上涨走势,大多数基金的业绩表现也较好,从而吸引了大批投资者购买基金,因此在当时,新基金发行异常火爆。而随着之后市场持续震荡,基金业绩也表现不佳,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购买基金的意愿不强,百亿爆款也就越来越难见到。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2024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新发规模最高的仅超10亿元,为首募13.98亿元的兴全红利混合。同期,还有天弘红利智选混合、中欧景气精选混合的募集规模超10亿元,分别为11.28亿元、11.1亿元。
风光不再
新品爆款缺位的同时,热市中成立的百亿爆款规模也遭遇“滑铁卢”,最新已无产品处于“百亿”梯队。整体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成立于2020年之后的39只百亿爆款产品中,规模最高的仅为89.8亿元,为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混合。回顾一季度末,虽已无产品规模超百亿,但仍有2只产品的规模高于90亿元。
从单只产品看,前述提及的南方成长先锋混合,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合并规模仅为41.94亿元。同期,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鹏华匠心精选混合的最新规模也跌至75.16亿元、81.54亿元。
此外,在前述39只百亿爆款中,更有产品规模跌至仅10亿元左右。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汇添富优质成长混合、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增长混合、平安低碳经济混合、鹏华创新成长混合、交银启汇混合、工银高质量成长混合的合并规模依次为19.95亿元、18.03亿元、16.6亿元、16.53亿元、12.33亿元、10.46亿元。
华南某基金公司从业人士表示,近几年来,A股市场的确在经历一段少见的底部周期,叠加外部环境的变化,基民的投资体验是很不好的。基金规模的下降,一方面是净值下挫带来的,另一方面也是一些熬不住的基民在底部“割肉”赎回带来的。就主动权益而言,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基金经理,采用极有效的投资策略,其能力边界和产品管理规模也一定是有上限的。因此,作为基金管理人,还是要根据基金经理过往投资经历的画像和投资策略的测算,去框定和限制其管理产品的规模,尽量避免规模过大给投资管理动作带来掣肘。
杨德龙也提到,若基金管理规模过大,确实会对基金经理的操作产生影响。由于基金规模过大,会导致在调仓、配置等方面的灵活性不足。在选股方面,也难以选到足够多的优质公司。整体来看,若市场环境不佳,则无论配置何种股票和行业板块,都会面临下跌风险。对于基金规模而言,还是要适当控制,毕竟规模过大也就加大了操作难度,而基金产品最终还是要靠业绩取胜。业绩好的基金最终会受到投资者的认可。
正如杨德龙所言,也有个别产品因业绩突出而实现规模逆势增长,突破百亿关口。例如,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规模超百亿且成立日期在2020年1月1日后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就有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的最新规模达119.15亿元,而其成立规模仅为59.65亿元。同时,在2021年4月,由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型而来的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混合的最新规模也达100.52亿元。从年内业绩来看,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混合均跑赢同类平均收益率。
如何改变
在公募市场高速发展的近年来,管理规模先后突破20万亿元、30万亿元大关。中基协数据显示,2021年1月末,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2024年4月末,公募基金规模再度迎来历史性时刻,首度突破30万亿元。
从最新数据看,公募总规模依然稳步上涨。只不过,扛起新发“大旗”的产品种类,逐步从曾经的权益类基金转向固收类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年内债券型基金的新发规模在新发总规模中占比高达81.02%。而在2020—2021年,权益类基金的新发规模占比均超六成。
三年前,公募发行市场百花齐放,如今,百亿爆款却“归零”,曾经夸下的“海口”都变成了“缩水”的规模。主动管理失了信任,基金公司失了管理费,投资者失了本金,都不好受。
痛定思痛,若未来“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的行业难题再度摆在面前,规模与业绩,基金管理人们到底该如何平衡?
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认为,过去的爆款权益基金,大多发行在市场高点,但近两年来产品业绩持续下滑,管理规模也对应下滑。基金管理规模过大,也挑战着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公募基金强调分散投资,规模过大的基金需要基金经理的持仓覆盖更多的行业和个股,但基金经理也有自身的能力边界,且精力有限。因此,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是否适合大增,需要看基金公司能否为其增加投研团队以及配备充足的资源支持。
前述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热市下可以发新基金,但要适度。“为什么可以发?监管鼓励发展权益投资,但没有新品所带来的增量资金,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规模本身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而且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和管理费收入,很多机构会缺乏熬过行业周期底部的基本运营成本,的确也是很难的。为什么要适度?我们常说,克制是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美德。市场火热往往意味着赛道的拥挤和估值的提高,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如果发行过多,或者所发行产品本身过于极致,就有可能会面临高位发行、基民亏损的困境,这对行业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大多数投资者都属于顺势投资者,逆势投资的很少。因此,在市场行情好时,基金新发规模也较大。对多数基金公司而言,为了谋求发展,市场火热时还是倾向于新发产品,但倘若新发规模过大,也有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高位被套。因此,在发行时机上,建议基金管理人要适当地做一些选择和风险提示。同时,在高点新发的产品也可以尝试不急于建仓,等市场有所调整后再建仓的策略。”杨德龙说道。
相信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持续发展,百亿爆款终将回归。但在下一轮“牛市”到来之时,如何维护好各方利益,需要公募基金管理人持续探索。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网友看法
1、网友铁头娃:可能永远不会有了,失信于民就这后果
2、网友跪求大家救救我的女儿:[祈祷]
3、网友专属的我们:做老年陪伴陪玩
4、网友跪求大家救救我的女儿:孩子在病魔的枷锁中奋力挣扎,凄惨地号哭着,每一阵细微的喘息,都像锐矛凶猛地戳破我的心房。家中的积蓄已然枯竭,面对医院那好似无底深渊的欠费巨坑,我满心悲凉,被绝望的洪流猛烈冲击。孩子的生命曙光随时可能消散,每一刻的耽搁都使我犹如身处冰窟,心智近乎失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恳切盼望各位心地善良的好心人,能够心怀恻隐,全力相助帮帮我们,拯救孩子![大笑]di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