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河北省秦皇岛市明长城段,有一处突门实物遗存。这是2000多年前《墨子》书中记载长城军事防御设施实物的首次发现。
突门,是长城暗门家族中最隐秘的一员,生动地传承着中国古代长城建筑、军事以及文化智慧。
近年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团队自主建设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平台,已有5500公里长城内容(包括暗门)被数字化高清呈现,游客不用前往长城,也能获得沉浸式观览体验。
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平台沉淀了团队多年来长城文物保护的探索和积累,这个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形成的宝贵数字资产,让沉睡的长城活起来。
古代军事智慧长期被忽视和误解
所谓“暗门”,顾名思义,就是伪装隐藏起来、不公开的门。其所以设置乃是攻防需要。长城的门洞就其规模而言,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较大型的是“关”,属于古代连通塞外与内地的重要地理门户,一般设有重兵屯集防守,如居庸关、黄崖关等;中等是“口”(边口),如慕田峪口、张家口等;最小的即为“暗门”。
北方游牧经济的维持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农耕富庶地区进行掠夺或开展贸易,不断骚扰与不定期开市使长城内外的民族关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多个中原王朝屡建长城即是为了对缘边地理孔径上的物资、信息、人员往来实施管控,并借此实现在军事、经济、资源上的有效平衡与反制,以保证经济交错带局势的总体稳定。
暗门在边疆民族互动中扮演多面角色,深度参与缘边基层社会的发展,影响长城内外政治经济关系的走向。暗门蕴含的古代军事智慧及相应的工程规划建设思想,对长城内外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是古人留下的智慧和文化。
暗门的设施规模及通过性虽低于长城 “关”、“口”,但仍属官方开设,并且与“水门”“水口”等小型附属设施有明确的区分。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城上的暗门遗存较少,且散落暗处,不为人知,甚至被忽视和误解。”团队成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哲说。
承德滦平县古北口营盘村长城三层敌楼,2012年曾作为特殊敌楼类型被报道,但其西面洞口的作用却未被做深究;滦平县金山岭长城外支墙上一对被封堵的券洞,2013年曾被认定为“墙体箭窗”。
据介绍,2007年起开展的“全国明长城资源调查”工程对各类遗址设施进行定位、统计和基础测量,但暗门并未以独立类型被全面揭示,有些省区登记为“便门”,有些地段被归为“水门”。
已甄别130多处暗门,集中分布在京津冀晋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象征。由于历朝历代修建的长城蜿蜒曲折,如何为长城进行科学精准的测量成为了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张玉坤团队2003年启动对长城的研究,2004年起开始将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技术应用其中,2018年年底启动“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采集工程。4年多来,团队跨越10省区,对明长城全线进行无盲区数字化测绘。他们用无人机拍摄的200余万张照片,制作完成平均厘米级精准的三维数据库,将明长城内外构造清晰明了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让暗门家族“活”起来。
暗门洞口一般宽0.7至1.6米,高1.5至2.5米,其中最窄的仅容单人、最宽的可通马匹对行;从结构上,暗门可分为石或木质过梁式和砖或石质拱券式。
因暗门要兼顾通行效率与安全隐蔽,分为直通、非直通两大类;并与主墙、支墙、敌楼、登城道、马市等多种设施结合,衍生出丰富的暗门通行模式。
直通型暗门通行效率最高,兼顾步骑快速出边偷袭和日常非军事活动。但直通门道缺乏阻遏手段,所以常开设在敌台/敌楼近旁,并与登城道连通,方便墙顶上或敌楼内官兵监控检查。
时至今日,暗门实物遗存已甄别130余处,其中绝大多数为砖石遗址,集中分布于京津冀晋的蓟镇、真保镇、宣大等区段。陕甘宁青明长城因夯土结构不易保存,目前仅发现2处暗门;此外依靠古代舆图整理出西部41处暗门。
暗门普遍没有专属名称及门匾装饰,在已确认的220处暗门遗存中约一半属于此类。 以往用“便门”统称此类无名门洞或小口子,这是不准确的。“暗门”作为古代文献中的官方称谓, 更能表达其形式与功能上的隐蔽属性。
非直通型暗门的隐蔽性最强、也最多变, 但均通过内外侧洞口错开达到非直通的目的。 墙顶、墙内转折型,墙顶转折型暗门利用内外两个登城道及中间一段墙顶穿行,通常临近敌楼以方便监视。当敌楼位于两登城道中间时,墙顶出入流线必须穿过敌楼,阻遏能力更强。而墙内转折型暗门则通过封闭狭窄的转折门道,获得相似的阻遏效果。
敌楼门洞型直接在敌楼各立面上开设的非直通暗门位置更高、更安全:“意台下筑实台,门移而上,外置一梯,虏至则抽去其梯,似亦稳便。”爬梯虽更安全但通行效率低,为此还出现敌楼单侧或双侧开暗门的做法。
北京密云天云山“真假暗门”由直通型券洞暗门和门内封堵型暗门组成,两门相隔仅数10 米。假暗门门道并不直通,而是在门道内部设置门墙,一旦敌军误入门洞,防守士兵可从内侧台阶登上墙头居高临下捍御,甚至翻下门墙,出边策应旁边的 “真”暗门。
“除了对门道流线进行变化,洞口的开设位置选择也是提高暗门安全性、隐蔽性的重要环节。明代边匠还有意识地利用墙体或敌楼转折处的阴角遮挡暗门洞口。另外,敌楼门洞型暗门为追求良好的隐蔽性,一般选择在侧、背立面开设。”李哲说。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设计的严谨和巧妙,集中体现在暗门这种小而精的城防设施类型上,暗门的位置、样式及群体配合,都是在地形条件、出边需求前提下,平衡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效能获得的最优解,是对传统建筑“因地制宜”思想的生动体现。
据李哲介绍,明长城原暗门总数应显著超过当前记录。在墙体坍塌掩埋或植物覆盖之下还掩藏有相当数量的暗门遗迹,在后续长城考古、国家公园建设中还会陆续被发现。
跨越2000多年!突门现身秦皇岛
“近几年,我们在明长城全线调研中首次构建了暗门的‘家族图谱’。”李哲透露,发现突门的长城段位于河北省秦皇岛附近,系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门作为一种古代防御设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类似设施的记载,《墨子·备突》篇中对突门做了专门的著述,此后,唐、宋、明,甚至清代学者都有记述,但现代相关研究论文却寥寥无几,一直没有发现对应的实物。
突门是所有暗门中最为秘密的出口,外面用一层砖砌上,从外面看和城墙一样,让敌人无法分辨。突门没有被击破的时候,完全是隐蔽状态,打仗时一旦需要出兵制敌,里面的士兵可以迅速击碎表层墙,就跟鸡蛋破壳一样,士兵破墙而出,侧面夹击敌人,甚至可以把火炮从突门推出来击退敌人。
“突门虽然是长城上一个小小的设施,但它体现了2000多年前古人智慧的传承。”李哲说,这种文化传承非常鲜活。暗门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也都藏着古人的智慧,例如,有欺骗敌人的真假暗门,两个相距约30米,如果敌人进错了,就是瓮中捉鳖;有的暗门伪装成箭窗;有的隐蔽得难以察觉,尺度很小,仅容一人弯腰侧身通过,而且还很曲折。
“门道封堵型暗门分为外侧封堵型和门内封堵型两类。外侧封堵型暗门即墨子所谓‘突门’。”李哲介绍,“凿城内为暗门……令五六寸勿穿。或于中夜,于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跃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 即在暗门外侧的洞口处留存与城墙平齐的半砖厚封墙,平时毫无破绽,但在战时士兵可破墙而出,实施突袭 。
“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为夜击”,突门所蕴藏的古老军事智慧为明长城所承袭,但其外侧封堵层结构脆弱,难于保存,目前三道关突门已全无踪迹,其他区段偶有遗迹也极易被误认为墙体破损而被忽视或遭“破坏性修缮”。
2000多年前“封锁下的通道”再现
“长城暗门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深厚博大的规划思想,以突门挖掘为例使得墨子时代的军事智慧有了实物传承,再现‘封锁下的通道’。”近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暗门为人们开启了积极防御的新认知,打破了以往视长城为保守、封闭性象征的认识局限。缘边广泛分布、功能丰富、式样完备的暗门家族及其背后的巧思设计表明:即使是在宏大繁巨的军事工程体系建设中,古代中国人仍然执着于对政治局势、战争规律、防卫环境的细致把握,并将其贯彻于精密的工程设计之中,展现出惊人的统筹能力和严谨的实干精神。
当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让长城历史遗迹“活”起来,推动长城防御、戍 守、贸易等历史场景还原,服务于更具知识深度和可感知性的遗址景观资源展示,使长城国家公园能够更高水平地履行社会文化教育职能。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长城文化景观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利用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暗门功能、类型、分布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原真性解读长城各类设施及整个防御体系的建设意图和运作机制,从整体视角撬动一系列新的遗址价值认知,引领长城文化景观资源的深度挖掘。
暗门看似细枝末节,但却能够牵引出多层次的长城历史认知。这说明无论是长城文保管理还是文化园建设,应保持对遗址细节的敬畏,立足于对长城遗存进行全面系统观察研究。
长城暗门的功能用途
策应邻近关门和边墙。暗门应援主关的方式包括利用远程火器轰击或出兵突袭、堵截等形式。关、口一般设置于河谷川道等重要地理孔道。暗门常在两翼地势高处开设,关口受攻击时,用以出兵援助,“各冲山梁另有无敌大将军炮,每梁一位……临贼于就近台上,不拘主客,拨军十名, 帮助放铳俱在墙外。每位于近台下边墙开暗门一处,一则便于放铳,一则便于出军御于偏坡之上也”。
暗门与主关口之间的应援关系体现“奇正相生”的军事策略。孙武曰:“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奇正相生被历代兵家认为是作战取胜的必要保证。在《墨子》《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武备志》等历代重要军事理论著作对暗门的记述与阐发中,奇正是一以贯之的兵学思想源泉,反映出古人积极防御的军事策略。
提供出哨孔道。明长城沿边“明哨”“暗哨”等谍报人员常年往来于长城内外,其交通孔径的隐秘性关系到情报人员及往来信息的安全,“(敌方)每入犯前数 日,先遣哨虏将我哨路拦绝,屡致临期无报”,常需尖哨提前“抄径”返报消息。因此暗门的散布性、便捷性和隐秘性应是通哨孔径的必然要求, 而且各类哨探须经过严格审验才能出入,“每次出边,必给号票……返报必由暗门验实放入,毋容私自入城及家口不时近边、供馈传泄”,出哨行动对己方人员的回避也说明了暗门的必要性。
多项非军事用途。在军事功能之外, 暗门还担负放行进出便利耕牧、樵采、贸易、交流、防灾等任务。
明代中后期为缓解土地兼并、税责不清的矛盾,屯田范围普遍拓展到边外,“领军官原有禁约,不许擅自出边,以致不能耕种。合无将边濠附近之地,或资渠水或资山水,随便脩筑暗门,听近边居民开垦耕种通行,各该将领查拨军丁、架梁哨探,遇警收敛,农隙掣回”。可见长城暗门成为军民出边耕作的主要交通孔道。
明代300余年持续的边地开发,也造成长城沿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以至于明末竟达到了草木资源枯竭的程度。“宣大山西各边,一墙之外树木阴森、草薪茂密,而墙以内则童山赭土、一望平沙,束草三分、担柴百钱,如此其贵也。” 出边樵采是地方乃至京师的重要建材来源,也是贫苦边军的谋生手段,而且有益于敌情监控,得到官方默许并以暗门为核心载体。
边市贸易。隆庆合议后长城沿线大开边市(马市),暗门大量作为贸易口岸,“各以牛羊皮张,具告参将,听赴暗门外,军民得以布货交易”,反映暗门从基层防务屯戍的幕后进入明蒙官方政治经济互动的前台,成为马市建筑的标准配置。选择暗门而非更高等级关口作为互市孔道,说明其形制适合马市交易 。例如2004年出土的杀虎口马市暗门高1.74米、宽1 .67米,与清水河县徐氏楼马市、左云县宁鲁堡镇宁楼马市的暗门尺度相近,既可牵马驮物通过,又便于随时启闭控制、海关查验。长城马市通常是由马市堡、暗门、验虏台、瓮城等设施组成有机整体,用以管控弹压市场内潜在的抢市、骚乱行为。明、清均实施严格的边禁政策,但长城各区段、各类型暗门自始至终都是官方或非官方贸易活动的空间载体和关键节点,边贸功能的普遍性早已超越其原初的军事用途。
政治交往用途。各处长城主关口常在边禁国策下“扃钥不开”,使暗门替代主关口用于政治接洽活动。“脱脱复率十余骑,诣宣府宁远堡暗门,呼通事出,攒刀为誓求通贡市” 。不仅信物互动,游牧部落与军队甚至可利用暗门实现“无害通过”。
有些位处山腰的暗门也被称作旱门,是因为主关口易被暴雨山洪冲毁,在维修时期暗门可替代主关门。此外,有些暗门又误被归类为水门,是因为其多功能的属性,平常作为暗门,在雨季兼顾排水,所以暗门的用途非常广泛。
暗门看似细枝末节,但却能够牵引出多层次的长城历史认知。说明无论是长城文保管理还是文化公园建设,应保持对遗址细节的敬畏,立足于对长城遗存进行全面系统观察研究。
传承中国古代建筑、军事、政治智慧。暗门的历史自春秋延续至明清,其建筑形式、 军事思想被历代传承。暗门(突门)“藏于九地之下为暗,动于九天之上为突”,其中蕴含的积极防御的理念和“奇正相济”的朴素辩证思想依然活跃在当下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
作为长城遗址中的小型遗址,暗门工程设计仍不失严谨的细节把控力。其针对不同功能场景的专门化、体系化发展,反映出冷峻深刻的战争规律认知及微观军事工程智慧,是中华民族知行合一、务实严谨、热爱和平等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
暗门作为维护长城地带经济文化交流秩序的基层孔道功能,直至清代都仍然被延续,“节使经临、属国职贡、过往信宿,路由暗门,商旅亦接踵往来,遂成孔道”。
网友看法
1、网友郭沫若挖祖坟:城门城墙再坚固遇到吴三桂这样的人也没用
2、网友呼儿嘿呦嘿嘿嘿:中华民族一直是充满智慧,无比坚强的,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定能指引中国继续走向世界之巅!
3、网友吊起来不打:暗门子和暗门两码事
4、网友风和日历1001:张家口还真不是这个口,大境门才是那个门[作揖]
5、网友番茄3381715393057635:明朝夜不收出去侦查就是从暗门出入的
6、网友人在旅途852:秦皇岛董家口段长城有一个暗门
7、网友人活着也是生活:中国历来都是内患大于入侵,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任何问题都没有
8、网友一碗热豆腐:大关中口小暗门
9、网友虚化芦巍:老祖宗的智慧和遗留的文化财富,我们要加倍珍惜
10、网友富足花猫8K:从古至今,再坚固的堡垒,防止内部别有用心敌人的走狗搞破坏!,内部团结一心,才能抵抗外部野心狼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