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废墟中能否建起“巴勒斯坦国”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5-08-06 03:14 阅读

打开舱门,扔下包裹,飞机掉头离开。底下是满目疮痍的加沙地带,这些装满了食物和药品的包裹会降落至何处、被多少饥饿的巴勒斯坦人拿到,飞机上没有人能知道。

7月底至8月初,多国开始向加沙地带空投援助物资,以期缓解当地的饥荒风险。持续近22个月的冲突后,加沙地带已成一片废墟。更为严峻的是,该地区逾200万人口正面临全面饥荒风险。联合国机构7月底警告称,若是局势无法迅速改善,加沙地带将陷入21世纪以来第五场被联合国正式认定的饥荒。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战火和饥饿,巴以问题的解决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机会窗口。7月底,法国、英国、加拿大等G7(七国集团)国家纷纷宣布了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联合国还召开了一场关于“两国方案”的国际会议,从外交上积极推动加沙停火,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落实“两国方案”,建立巴勒斯坦国。

然而,越来越孤立的以色列却并未展现出任何软化迹象,反之威胁要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以色列政府内,关于要吞并约旦河西岸的势力也不容忽视。加沙人民用饥饿与鲜血换来的承诺,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巴勒斯坦建国,仍然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

当地时间2025年8月3日,加沙地带中部,军用飞机向加沙空投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图源ic

被饥饿包围

在地中海旁边的一个帐篷里,30岁的希达亚·默塔瓦克怀里抱着一个哭泣的男孩,她给不了他其他抚慰,只能不断反复说着“好了,好了”。

18个月大的穆罕默德几乎全身都是骨头,但他的妈妈希达亚因为营养不良已经没有母乳可以喂他。希达亚是一名寡妇,她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说,她跑了很多家医院,想给穆罕默德和5岁的女儿找些食物或牛奶,但什么都没找到。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双儿女日渐消瘦憔悴。

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找点食物,15岁的阿布·贾扎尔走了五个小时,终于在凌晨两点到了加沙城郊区的一个食物分发点。然而,食物没有领到,贾扎尔却失去了一只眼睛。

贾扎尔对半岛电视台说,他随着人群跑向食物分发点,以色列士兵却突然朝他们开枪。他感觉自己“像被电击了一样”,随后晕倒过去。旁人后来告诉他,他头部中弹了。他被送往医院,医生说,他的左眼或将永久失明。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22个月后,加沙地带死亡人数已超过6万。与此同时,这个人口密集的飞地正在被饥饿包围。7月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联合声明警告,随着关键粮食和营养指标持续恶化,加沙地带正面临全面饥荒风险。

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如果局势无法迅速得到改善,联合国方面将正式确认加沙地带出现饥荒,而这将是21世纪以来全球被正式认定的第五场饥荒。21世纪以来,联合国正式认定的饥荒有四场,分别是2011年的索马里饥荒,两场南苏丹饥荒,以及目前的苏丹饥荒。

导致加沙地带出现饥荒风险的,是以色列持续数月的封锁。自今年3月起,以色列重新封锁了通往加沙地带的所有过境点,阻挡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导致加沙地带食物、药品、燃料等基本生活物资严重短缺。

7月21日,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发表联署声明,要求立即结束加沙地带战争,敦促以色列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的义务,立即解除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限制。然而,虽然以色列最亲密的盟友美国也承认,加沙地带面临着“真正的饥荒”,以色列方面一直对此予以否认。

大规模饥荒风险之下,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持续加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泰德·柴班8月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加沙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连续数日没有食物可吃,急性营养不良率超过16.5%,其中超过32万名婴幼儿面临严重营养不良的威胁。

柴班称,加沙儿童的死亡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现在的选择将决定成千上万儿童的生死。”

当地时间2025年8月4日,加沙城,巴以冲突持续,巴勒斯坦人聚集领取慈善厨房分发的食物。图源ic

杯水车薪的空投

“我感到很难过……”当地时间7月31日,负责向加沙地带空投物资的约旦航班装卸负责人赛义夫·扎赫拉维在谈到当前的加沙局势时表示,“我们希望这些已经足够了,但我想做更多。”

7月27日,在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之下,以色列宣布自当天起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内暂停在加沙部分地区开展军事活动,以允许新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此后,多国向加沙地带空投援助物资。

据《纽约时报》8月2日报道,约旦军方表示,过去几天内国际社会共向加沙地带空投了100吨援助物资。阿联酋外交部8月1日表示,当天阿联酋和约旦主导实施了一次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空投任务,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派出7架飞机参与。

法国方面8月1日称,法国当天开始向加沙地带空投40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同一天,德国国防部表示,德国军用运输机当天开始向加沙空投物资,共投下34件包裹,包含14吨食品和医疗用品。西班牙外交部表示,该国向加沙地带空投了12吨食品。

此后几天内,各国空投行动还在继续,但这些仍远远不够。柴班说,空投无法取代援助车队所能达到的规模,每天至少要有5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进入加沙,才能满足最低需求。巴勒斯坦官员则说,该地区每天至少需要600辆卡车援助的物资。

此外,多方指出,空投援助并非最优选择。联合国援助机构官员表示,空投物资的成本至少是卡车运输的百倍,且效率低下,因而是不得已的替代方案。

空投所能携带的物资数量有限,难以精准抵达所需民众,甚至会造成更大伤害:有的包裹砸中人群引发伤亡,有的掉到海里引发冒险抢夺……联合国曾明确提出批评,称这种援助方式很可能会杀死那些等待援助的饥饿的巴勒斯坦人。

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加沙民众倒在了获取食物的路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8月1日发布的一份声明指出,自5月27日以来,加沙地带至少1373名巴勒斯坦民众在寻求物资援助时遇难,其中仅7月最后两天就有至少105人死亡。

报告还称,有859人死在美国和以色列支持的私营组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GHF)物资分发点附近,514人死在物资车队途经的地方。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5月底,“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开始单方面接管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分发。然而,外界批评这个基金会实际上是一个“死亡陷阱”,许多民众不仅没能拿到援助物资,反而倒在了以军的枪口之下。

“加沙的人为饥荒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试图用出于政治动机成立的GHF取代联合国协调的人道主义系统所造成的。这个所谓的‘援助系统’导致了近1400名饥饿的平民丧生。”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主任专员菲利普·拉扎里尼8月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UNRWA自3月2日起已经连续5个月无法向加沙提供任何援助。

拉扎里尼称,一辆卡车就能运来比空投多得多的援助物资,而空投物资很多都落在军事区或海上,“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他称,如果以色列“有政治意愿允许空投,那么也应该开放道路口岸”。

据央视新闻报道,以色列军方8月1日说,联合国和其他机构7月31日已分发200辆卡车运入的援助物资,还有数百辆卡车在加沙地带多个口岸等待接收物资。路透社援引联合国方面的说法报道,仍有数千辆卡车等待进入加沙。

当地时间2025年8月3日,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Beit Lahia),巴勒斯坦民众蜂拥而上领取援助物资。图源ic

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承诺

在加沙民众的饥饿、鲜血之下,以色列开放道路口岸的政治意愿没有看到,国际社会支持巴勒斯坦的外交努力空前加强。

7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将使得法国成为七国集团(G7)中首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马克龙称,当务之急是结束在加沙地带的战争,拯救平民。同时必须立即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质,并向加沙人民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

紧随法国的脚步,英国首相府7月29日发表声明说,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骇人惨状,同意停火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次日,加拿大方面也宣布,将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30日发表声明称,加拿大长期以来一直支持“两国方案”。欧盟国家马耳他同日宣布,计划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即使是自称对以色列有着“特殊责任”的德国,也表态必须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7月31日,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在启程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前发布声明称,德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进程必须立即开始,而“两国方案”是实现巴以两国人民和平、安全和有尊严生活的唯一途径。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是英法加等G7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计划的关键背景。”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沙的饥荒已经引发全球怒火,以色列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基本的人权,在此背景下,这些西方国家国内的舆论也进一步加强,要求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些西方国家作出这些承诺的另一个背景是,联合国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7月底在美国纽约召开。这场会议由法国和沙特联合主持,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结束加沙战争,在巴以之间实现持久和平。

会议期间,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14个国家的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联合声明由安道尔、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冰岛、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共15国外长签署。

以色列和美国没有参加这场会议。美国国务院还发布声明明确反对这场会议,称其“没有成果且时机不当”,只是一场“宣传噱头”,会损害其推动停火的努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对法、英、加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提出批评,他甚至威胁加拿大,称这将让美国“很难与他们达成贸易协议”。以色列则抨击这些国家,称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恐怖主义的奖励”,只会鼓励哈马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上说,巴勒斯坦人寻求的不是在以色列旁边建国,而是寻求“一个替代以色列的国家”。

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东中心主任迈克尔·梅森(Michael Mason)看来,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实际上是在对以色列施加外交压力,以推动加沙地带停火。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种承认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因为这些国家的表态里没有涉及任何针对以色列的实质性制裁举措。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同样指出,当前加沙停火谈判停滞不前,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而英法等西方国家并不愿意对以色列采取实质性的制裁举措,只能更多地在政治上、外交上给以色列施加压力。

“承认巴勒斯坦国可以说是这些国家对以色列施加政治、外交压力的举措之一,他们希望借此推动结束加沙冲突,直至最终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源,也就是落实两国方案。”牛新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这显然很难。”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许多西方国家试图推动巴以停火的手段之一。2024年5月28日,欧洲国家西班牙、挪威、爱尔兰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同年6月,斯洛文尼亚承认巴勒斯坦国。欧洲新闻网指出,在法国之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1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而在联合国系统内,超过140个国家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国。

承认巴勒斯坦国意味着认可巴勒斯坦的主权和独立,以及其在“两国方案”下的边界(1967年前的边界,巴勒斯坦领土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它还意味着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包括互设使馆、派驻外交人员等。

余国庆指出,英法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更多是象征性的,尤其是英国的承诺还带有条件——如果以色列不推动停火,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其实反映出,这些西方国家的口头承诺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说。

虽然如此,余国庆认为,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包括一些以色列的盟友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仍有一定的政治上的意义。“无论如何,这表明这些西方大国已经意识到,在当前的局势下,必须正视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而让巴勒斯坦人拥有自己的国家,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988年两国就已建交。今年7月30日,在谈及法、英两国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实现独立建国,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早日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危机,落实两国方案,最终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当地时间2025年8月3日,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多地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呼吁尽快结束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正在发生的冲突与饥荒。图源ic

独立建国的希望

巴勒斯坦人有自己的国家了吗?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国际上,已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在国际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上,巴勒斯坦也有自己的队伍。然而,由于以色列的长期占领,巴勒斯坦迄今没有解决边界问题、首都问题,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

巴以冲突是一个延宕上百年的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将巴勒斯坦地区委托给英国管理,在此期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就非常剧烈。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第181号决议),即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犹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家。这也就是“两国方案”的框架基础。

但这个方案从未被落实。1948年以色列独立建国后,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进行了五次中东战争。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这些地区正是巴勒斯坦人寻求建国的土地。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布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接受联大分治决议。但当时巴勒斯坦边界问题仍未解决。尤其是其视为首都的耶路撒冷,完全在以色列的掌控之中。1980年,以色列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该国“永久首都”。

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协议》,双方同意相互承认合法性,并逐渐解决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但由于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巴勒斯坦极端势力袭击等因素,协议最终未能落实。

此后几十年间,巴以之间冲突不断。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不断修建犹太人定居点,进一步压缩巴勒斯坦建国的领土。而在2023年10月7日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以色列更是进行了持久的报复,不仅彻底摧毁了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还提出建立所谓“人道主义城市”——外界批评称,这无异于集中营。这些都让巴勒斯坦建国前景更加艰难。

“简单来说,巴勒斯坦要建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自己的领土、有自己的人民、有自己的政权,在地面上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是让这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牛新春解释称,目前巴勒斯坦建国的核心阻碍就是,其无法在地面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目前国际上的认可的确增加了,但这并不能直接促使巴勒斯坦在地面上建国。”牛新春说,“实际情况是,巴勒斯坦在地面上建国的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梅森同样认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一方面,真正推动巴勒斯坦建国又是另一方面,“认可巴勒斯坦国重要,支持巴勒斯坦国行使其主权同样重要。”梅森说,但现实情况是,国际社会尚未采取任何行动来应对以色列破坏“两国方案”的行为,例如修建定居点等。

停火同样难以企及。目前,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非直接停火谈判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然而,由于各方都不愿意妥协,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方面提出,解除哈马斯武装是达成任何停火协议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哈马斯方面予以拒绝。

事实上,随着法、英等国表态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一些阿拉伯国家呼吁哈马斯放弃武装、交出加沙的控制权,以推动加沙地带彻底停火。但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哈马斯不会放弃抵抗和拥有武器的权利,除非“一个独立的、主权完整的、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建立。

但短时间内,这显然难以实现。上周末,哈马斯公布了2名以色列人质的视频。视频中,两名人质瘦骨嶙峋,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其中一名人质称,自己已处于死亡边缘,呼吁美国和以色列政府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解救他。

然而,内塔尼亚胡8月3日在讲话中表示,相关视频无法让以色列退缩,而是让以色列“有更大决心确保人质获释、消灭哈马斯、确保加沙永远不会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多方报道指出,随着停火谈判陷入僵局,内塔尼亚胡正在考虑扩大军事行动。

对此,梅森直言,落实“两国方案”的条件尚未成熟。“相关各方之间缺乏信任,以色列现政府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且不断侵占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陷入分裂……”梅森说,种种迹象都表明,巴勒斯坦建国目前仍无法落实。

牛新春则指出,目前越来越多西方国家“转向”,表态要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无疑会对以色列造成一定的国际压力。“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西方大国中基本上只剩美国还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即使如此,这些压力也不可能直接改变以色列的行为。”牛新春说。

如果说加沙的灾难改变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态度,那这场冲突实际上也让以色列国内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人越来越少了。牛新春指出,2023年10月7日的哈马斯突袭后,以色列国内绝大多数政治人物、政党都反对两国方案,反之提出吞并更多巴勒斯坦领土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有以色列的认可,巴勒斯坦要在‘两国方案’框架内建国基本不可能。”

目前的一个变数或许是美国。实际上,在特朗普之前,美国历届政府都支持“两国方案”。特朗普则没有表态支持,也没有明确表态反对“两国方案”。外界认为,特朗普政府目前仍将重心放在推动加沙停火上。

8月初,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到访以色列,会见了内塔尼亚胡以及部分人质家属。威特科夫表示,当前的努力应聚焦在结束冲突、解救所有剩余人质上。据《卫报》报道,目前哈马斯仍扣押着49名人质,其中22人被认为仍活着。

对于受到国际社会支持的“两国方案”,特朗普政府到底是何态度,目前仍不明朗。但余国庆认为,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或许会成为落实“两国方案”的一个重要机会窗口。“目前多个西方大国宣布将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如果届时联合国大会甚至安理会能够通过相关一些比较有约束力的决议或者宣言,对于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落实‘两国方案’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虽然如此,余国庆说,这种窗口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巴勒斯坦人民拿命换来的。“也是因此,希望今年的联合国大会能够真正重新开启巴勒斯坦建国的窗口期,让巴勒斯坦人民看到一些希望,同时也向以色列发出强烈的警告,避免再次出现当前这样的人道主义灾难。”

在7月28日的联合国“两国方案”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巴勒斯坦总理穆斯塔法呼吁所有还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立即承认巴勒斯坦国。他说,“通向和平之路始于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使其免于破坏。”

第80届联合国大会将于今年9月9日开幕。加沙能否停火,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能否持续加大,通向和平之路能否越来越顺遂,未来一个月很重要。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