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国一刀砍向美国“金融命门”——单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量跌至7654亿美元,被英国反超退居第三大债主。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突破7377万盎司。
关键时刻,特朗普突然向媒体喊话“希望访华”,美债市场却已山雨欲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飙至4.59%,债务利息单月破千亿美元。这场金融暗战背后,是美元霸权裂痕下的全球秩序重构。
特朗普再次对中国示好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增持黄金减持美债的动作会持续多久?
美债崩盘与中国的“黄金护城河”
5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3月份美债的持仓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在3月份,单月抛售规模达189亿美元,创下14年来新低。
这一次中国的减持影响十分巨大,直接让美国海外债主排名洗牌——英国以7793亿美元持仓反超中国,日本则以1.13万亿美元稳坐头把交椅。
中国在减持美债的同时,也在增持黄金,近期中国央行已经公国了最新的黄金持仓数据,中国同期增持7万盎司黄金,央行黄金储备总量已相当于1926吨,价值873亿美元。
这并非临时起意。自2022年起,中国美债持仓便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转而将外汇储备向欧元、日元及“一带一路”本币结算倾斜。
而美国的“债务炸弹”正在倒计时:联邦债务占GDP比重预计2035年飙至134%,三大评级机构十年内轮番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4月债务利息支出更连续两月突破千亿美元。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反而加速了崩塌。4月美国对华加征的“对等关税”导致进口关税收入激增至160亿美元,但代价是美元半年贬值6.9%,中国外汇储备却逆势增加410亿美元。
当穆迪将美国评级踢出AAA阵营时,全球130国正推进央行数字货币,金砖国家探索资源背书货币——美元霸权的地基正在松动。
特朗普的“访华焦虑”与美元困局
就在中国抛售美债消息公布当天,特朗普突然对福克斯新闻放风:“如果收到邀请,我可能访华。” 这般急切背后,藏着美国难以启齿的窘迫:
贸易战反噬下,美国4月通胀率达5.2%,超市抢购潮频现,家庭年支出暴增5000美元。
原想靠关税逼制造业回流,却导致半导体、锂电池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产业股价腰斩。
特朗普原计划用“对等关税”胁迫各国谈判,但英国汽车关税仅从25%降至10%,欧盟、日韩集体抵制,谈判陷入僵局。更尴尬的是,美国农民因大豆出口锐减30%而倒逼政府妥协。
中国减持美债引发连锁反应,3月外资涌入美债市场的2331亿美元多为短期投机资金,随着美债收益率剧烈波动,这些“热钱”随时可能撤离,引发流动性危机。
5月8日——英美达成贸易协议,却保留10%基准关税,被欧盟痛批“背叛盟友”。此刻特朗普急需一场外交胜利转移矛盾,而中国手握两张王牌:全球最大外汇储备(3.5万亿美元)和黄金增持速度(日均购入1.6吨)。
若中方持续减持美债,美国融资成本将飙升,2025年债务利息或突破1.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五角大楼全年军费预算。
全球秩序的重构时刻
中国不会再为美国的债务狂欢买单,道当中国用黄金构筑“金融防波堤”,美国却陷入“借新还旧”的死循环:4月2580亿美元预算盈余中,90%来自关税和税收,但关税战反让美元信用加速流失。
特朗普的访华试探,实则是美元霸权衰落的侧写。
中方回应看似温和——“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合作”,但谈判桌上摆着硬条件:取消91%对华关税、停止技术封锁、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若美方继续挥舞关税大棒,中国黄金储备可能突破2000吨,美债持仓或进一步缩水至5000亿美元——那将是美元体系的“切尔诺贝利时刻”。
2013年中国持有1.3万亿美债时,奥巴马曾提议“中美共治”;如今持仓腰斩,特朗普却不得不求着谈判。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预言:“当中国黄金储备追上美国(8133吨)时,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诞生之日。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