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 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林明贵
在“疫情三年:防控、防护与未来”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通过自身经历分享他对新冠感染与防护的看法。他认为,通过跟新冠做斗争的三年多,大家已经养成很多好习惯。尽管现在政策在调整,疫情高位运行,但是未来这些好的、养成这种针对传染病防控的措施,还要继续保留,甚至还要加强。比如戴口罩的习惯,如果到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闭的地方,口罩一定要戴。
林明贵呼吁,“现在要戴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可能在防德尔塔或者是刚开始的新冠病毒效果不错,但是奥密克戎传染性特别强,普通的口罩保护力相对远远不足,所以还是提倡戴N95口罩。”
林明贵还表示,“现在是特殊时期,一定要注意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现在奥密克戎传播的强度超出想象,一米的社交距离可能是不够的,应该保持两米。在室外1.5米以上,在室内两米以上,这样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互相之间接触,口腔里面存在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以下为林明贵演讲全文:
林明贵:各位凤凰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林明贵大夫,今天非常有幸在云端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现在新冠奥密克戎在国内仍处在非常高位的状态,在不断和新冠斗争的过程当中,前不久我也成为了新冠病人。我在12月9日感染,9日上午做核酸,然后报告就不像平常一样12点出结果,手机上没检测到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但当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因为医院看到异常情况要复核,报告就要推迟,所以当时我就感觉到有可能要中招。结果当天晚上我就不舒服,最主要的就是嗓子很干,全身有一点怕冷。所以我估计有问题了,果然不错,再一查手机,我的新冠核酸就阳性了。我家里面有一些中成药,尽管当时体温正常,我也服用了宣肺败毒颗粒。它是新冠诊疗方案第九版推荐的一个中成药,我就冲了一包喝了,喝完以后早早上床休息。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全身酸痛、身上微微怕冷,测体温略微高一点大概37.5度左右,但是浑身酸疼,尤其是咽喉部,确实有其他专家或者患者所感受的,所谓刀片割一样的疼痛。第二天上午我还要给学习班讲课,当时是安排在10点半到11点。我忍着特别难受的咽痛状态,坚持把课讲完。刚开始讲我们的同事就发现了,他说“你是不是中招了?”我说“是的”,他说“那你还能讲吗?”我说“可以”。讲到一半,也就一刻钟的时候,我发声就非常低了,很难发声,但是我仍然坚持把课讲完。之后我就躺下休息,大量喝水,又喝了一包宣肺败毒颗粒,体温没烧起来。
到了第三天全身酸痛,特别是我有一个非常重的一个症状——腰像断了一样、腰不是自己的。有时候我爱人就跟我开玩笑,“你是不是像女同志生孩子一样?”我真的有这种感觉。我患新冠的同时,家里还有我女儿、我爱人,我跟她们两个严密地隔绝,在我的房间里尽量不出来。我戴上口罩,我家里的人他们也都尽量互相拉开距离,我用的所有物品都单独存放。即使这样,我的爱人和孩子也先后都患了新冠。我爱人跟我相隔五天,我女儿跟我相隔了八天,都被感染,我女儿是最后一个被感染的。
她们的症状和我不一样。我爱人主要就是嗓子疼、全身酸痛、发烧,而且发烧间断持续时间比较长,陆陆续续将近一周时间。我女儿高烧,烧的时候最高39.5甚至40度,偶尔有一度一过性的。通过我和家里人先后感染,以及自己一直从事传染病的工作,真的体会到新冠病毒侵犯力、传播力之强,超出我的想象。
再一个就是它的症状确实如很多的其他的患者、我们同事、一些专家所描述的一样,主要是在上呼吸道,特别是在咽喉部,还有一些全身中毒的酸痛症状,有的病人头疼,有的甚至出现这种像我一样腰断了一样的感觉。还有的病人说是不停地抽搐,小的肌肉抖动,个别的还有身上出皮疹等等。但是,一般没有什么基础疾病的青壮年的感染很少能达到肺部。在这我也提醒各位网友,在你生病期间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症状改善,就认为新冠病毒在你体内数量比较低了,对你的破坏力就没有了,你可能就恢复正常的工作了。恰恰相反,我有这样的一个体会跟各位网友分享。
我在生病的第五天,基本的症状好转多了,我正常投入临床工作。有一个外地的朋友给我寄了一点芦柑,我到快递站去拿,它是有一定的重量的,也不是很重,共两包,一包五斤。我就用手拿回来,大概走了七八百米。回来以后我又感觉身体非常不适,就像刚刚患新冠时候的感觉,全身发冷,全身肌肉又开始酸痛,我吓得再喝一些中成药,立即上床睡觉。然后大概睡了三四个小时,身体就慢慢地又调整过来。所以在生病期间,特别是在后期恢复阶段,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不能高强度,这种有重力、有一定负荷的劳动尽量避免。
我记得前不久也有一个专家生病,认为自己挺好的,就飞到外地去讲课,回来以后病情又复发,没有来得及抢救就离开人世。我自己的体会是这样,在恢复的过程当中,它一般都是持续7到10天,甚至有半个月。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一定要注意休息,这是我患病以来,自己亲身的体会:休息、多喝水、吃一些中成药。如果体温超过38.5度,服一些对症、退烧的药物,都是必要的。
再一个就是,由于新冠主要侵犯的是上呼吸道,特别是咽喉部,对正常的粘膜保护屏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所以也可能因为新冠感染,造成我们局部抵抗能力低下,其他的病原菌也可以趁虚而入。这就讲到我科内有位同事,他早我一周就患上新冠,他除了全身酸痛、嗓子刀割样的疼痛、发音都很困难以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症状:高烧,每天都39度,甚至将近40度。
第一天通过退烧药服用,他的症状只是暂时缓解,很快高温又持续,第二天依然如故。我就说“你不能光吃退烧药,我们在医院,你赶快去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感染”。他一开始对我这个判断还不太认可,认为这个就是新冠的症状,新冠都是高烧,有的高烧可能还需要三五天、一周。我想“你烧的太高了,有没有继发的感染?又在医院里面,很方便,你就查一下,有当无。”
他也听劝,就去抽血。通过呼吸道九连检,结果一查他的乙流病原显示强阳性,所以就非常明确了,除了新冠以外他还同时合并有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我们就果断叫他赶快把奥司他韦,就是抗流感病毒的一个特效药吃上,吃了以后当天下午他从40度、39度的高温退到了38.5以下,然后再过一天,第四天他的体温就完全正常了。抗病毒药一般连续吃五天,结果他恢复得非常快,到第五天的时候,就跟我说要恢复正常上班。因为当时我们对这块了解不深,他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保护,我们也确实感动,但是我认为身体更重要,所以叫他继续休息,休息了一个礼拜完全好了。正好清华大学学校内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长庚医院去支持,他就到那边去担任医疗队队长,一直干到今天医疗队终于告一段落。这段时间他也非常健康,身体各方面状况非常好。
后来我也陆续发现,我们这些新冠感染的人,除掉新冠仍然在机体里持续存在以外,还要注意有没有继发的病原菌。包括刚才讲的各种各样的流感,有甲流、乙流等等,还有副流感等等。还有的继发细菌的感染,比如你的痰已经变黄,甚至有怪味,有厌氧菌等等。现在医学检测的技术非常发达、非常便捷,去医院做一下检查,千万别漏了。早期诊断可以早期干预,就可以缩短疗程。更重要的是症状能够快速消退、完全得到控制,这样对我们的身体伤害就会尽可能减少。
也提醒各位网友,不要光想着自己新冠,还要想着有没有因为新冠所继发的各种各样的呼吸道感染,一定要关注。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临床体会,各位自己感染或者家人亲朋好友感染不要忽视了这一点。
第三个我想跟各位网友分享的,就是我们作为医疗一线的医务人员,现在疫情处在一个相对高位的状态。我们没有什么基础疾病的青壮年感染了以后,三五天甚至一个礼拜左右尽管可能有比较痛苦的症状,但是通过一些对症处理、通过一些所谓的特效药,包括我们传统的中成药的应用,都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但是有一部分,一个是年纪大的,特别是高于80岁以上的这些老人;还有一些就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旦再有新冠的感染,就有可能导致他的本身原有的基础疾病的加重。所以我们现在医疗的工作的重心,从我们应付这种常见病、多发病,到现在主要面对的就是新冠感染以后,或者是使它原有基础疾病恶化,或者暂时性的变成危重状态,这样的一个抢救的主要的工作。
因为这个来得很突然,病人的量在短时间内增加这么多对医院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各个医院在国家卫健委,包括各地的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当地的政府,协调、反应非常迅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医务人员,在这样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勇敢,保持了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面对挑战不畏艰难的精神。
我特别感动的是,比方像我们医院,病人现在特别多,我们门诊工作强度非常大。其他的学部,包括外科医生、专科医生、耳鼻喉,甚至中医的大夫都到我们那去支援。这样使我们一个很高的状态很快就得到了缓解,没有出现所谓的医疗挤兑。
还有就是现在因为急诊的强度非常大,我们支援急重症。现在比如我们医院内科部,都在全力以赴支援急重症的抢救。病区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原来常见病、多发病、或者病情不重的,我们就暂时以门诊治疗为主,现在住院的病房,我们都留给最重要最需要的这一部分患者,所以经过调整以后,我们的急诊的压力很快也得到了缓解。当然我们其他的,比如像药品的问题,一些特殊的医疗器械,包括无创、有创的这种呼吸机,经鼻什么高流量这种机器装置、医疗设备,通过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协调,包括我们全社会的积极支援,也没有出现特别的匮乏或者是明显的短缺,只是暂时有时候不够。但是我们现在调整了以后,很快就满足了临床的需求。
各位网友要有信心,我们医疗战线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国家不断的加强建设、加强培训,有一些储备。刚开始可能确实忙乱,但是现在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地优化、调整、紧急增配,一些厂家紧急加班加点地生产,很快这一块就能够渡过现在的难关。
现在尤其重点是广大的缺医缺药的部门,特别是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可能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或者是重点支援的一个地区。
最后我想跟各位网友分享的就是新冠确实来势凶猛,随着我们政策不断地调整,同时也看到我们全球实际上政策也是在不断地调整。我们经常讲与国际接轨,或者是因而适应一个大的形势和环境。未来大家交流或者是互相流通、互相开放,这是一个不变的趋势。而现在短时间内的疫情处于高位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叫群体免疫也好,或者是得到一个屏障保护也好,是必然痛苦的一个过程。
我们清华大学从新加坡引进一个医学的高端人才,他也同时在我们医院出诊工作,也在指导我们医疗工作。他说去年在新加坡也是政策做调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跟我们现在这种表现非常类似,医疗部门短时间内病人急剧增多,医疗工作强度短时间增大。他们也是通过优化调整、全社会动员,很快这个情况就得到了缓解。大家都知道现在新加坡在新冠处理方面在全球都是非常优秀的优等生。包括香港地区,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位的、相对来说的阵痛期,现在也逐渐地恢复了常态。
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巨大,各地的资源尤其是医疗,包括卫生的资源也不平等,所以出现一些短时间内有点手忙脚乱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希望各位网友,一个是要理解,更重要的我觉得通过这三年多的我们跟新冠做斗争,其实我们已经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尽管我们现在政策在调整,疫情高位运行,但是未来这些好的、养成这种针对传染病这些防控的措施,还要继续保留,甚至还要加强。
比如说戴口罩的习惯,如果到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闭的地方,口罩一定要戴。我也呼吁各位,现在要戴N95的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可能在防德尔塔或者是刚开始的新冠病毒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奥密克戎传播性或者传染性特别强,普通的口罩保护力相对远远不足,所以我们提倡还是戴N95的口罩。
第二,注意手卫生。拿任何物品以后,或者是进家门第一件事都是洗手,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卫生习惯。
第三个就是保持社交距离。特别是现在阳的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而社交距离根据现在奥密克戎传播的强度和传播的超出我们想象的程度,一米的社交距离可能是不够的,应该两米,至少1.5米以上。在室外1.5米以上,在室内两米以上,这样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互相之间接触,口腔里面存在的病毒的飞沫的传播,再加上我们戴N95口罩。
还有就是疫苗,现在无论是国外的资料还是我们国内的资料都显示,打疫苗和不打疫苗感染新冠以后,特别是重症的感染力真的不一样。特别是对有高风险的人群,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有糖尿病、有高血压、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特别是有一些肿瘤的患者,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一定要打。再一个就是老年人,尤其是大于65岁,特别是大于80岁以上的这种老年人,应该说全球研究都显示,疫苗对于保护老人避免重症、降低死亡率是非常正面的结果。疫苗非常重要,现在也在呼吁我们国家的高危的人群,或者特殊的人群要打第四针,疫苗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最后就祝各位网友,马上元旦就要到了,后面紧接着我们春节也将来了,现在是冬季。我们经常讲雪莱有句诗讲的特别好,冬季已经来了,那春天还远吗?春天肯定是不远了,我们跟新冠的斗争还持续,但是我们正常的生活一定会恢复的,我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疫情放开以来,偏远农村地区用药困难,一些乡村诊所大量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发热病人退烧,就是常见的打点滴、打吊瓶。从医疗现状看,这种救治方式是科学可行的吗?
林明贵:根据我刚才自己描述,包括我自己得,我周围同事得,包括我们那个同事每天都40度,都没有去输液。其实这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在农村,在缺医少药的地方,或者这些乡村医生,或者是农村的这种习惯。他认为自己生病了,除了吃药以外,打针输液好像就是他们一个最主要的一个治疗手段。而恰恰相反,如果新冠造成我们机体损害的时候,没有刚才讲的一些比较重的,或者是没有往重症方向的这种倾向的这些患者,完全可以居家进行治疗。如果保证输液的安全,避免输液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倒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它增加了这种治疗需要的场所,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同时也都要到这种医疗机构去,那对医疗机构的这种冲击也很大的。实际上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同事的经验,普通的新冠的感染,输液不是很必要,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建议。
主持人:输液本身是对现在这些情况,因为挺普遍的,你觉得输液本身对他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没必要的伤害吗?
林明贵:主要害怕输液反应。再一个,输液增加了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的强度,需要场所,要到医疗机构去输,短时间内这么多的病人,哪有那么多床位?关键是它不一定增加你的疗效。输液了,疗效就增加了,病程就缩短了?未必。所以输液对大部分的这种患者必要性不大,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
主持人:他们很多输液是非常简陋的环境。
林明贵:是的。
主持人:有的在外边,然后直接在外面或者是很拥挤的情况下去输液。
林明贵:那如果在外面的话,本身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那是有生命危险的。
主持人:您说的输液反应是指什么?具体?
林明贵:就是输液造成的我们叫过敏反应,比如输液也有出现寒颤、高烧,甚至休克等等,那是要死人的,这就叫输液反应。
主持人:在农村,因为布洛芬这种常规的退烧药现在非常紧张,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以前的那种退烧药,像ABC,你觉得现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潜在的风险吗?
林明贵:没有风险,这确实都是退烧的药。我们退烧药经常讲有三大王牌,除了所谓的芬必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然后实际上是对氨基乙酚,就过去的这个叫做退烧片,也挺好的。还有个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本身除了有镇痛,有些其他的作用,它退烧作用也不错的。所以都可以的,有好多种药。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在组织药厂加班加点地生产,这些药现在很快就会经过调配,这个短缺的状态都是一种恐慌的心理,很快就应该能够缓解。而且现在,我记得现在都生产这种大规格的。比如像原来一个包装可能就是十几片、二十几片,现在都是一瓶一瓶的,100片一瓶,100片一瓶。这样你在这种一配,是吧?然后再一分散,家家发个二十片、十片的,应该说就够了,足够了,很快就会满足了。这个我相信,现在政府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政府是很不容易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农村医疗系统在应对疫情暴发方面,短板主要在哪里?可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林明贵:在基层医疗机构,其实他们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一个转诊的渠道,比如像乡镇,都往县级或者地市级医院转诊。通过长期的医疗的选择,实际上他们已经都有固定的渠道。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早期去判别,这个很重要。判别这个人不是普通的这种新冠的感染,有可能要向重症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向上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转诊,这个是很关键的。那最主要判断是靠什么?一个就是体温是不是持续地高烧,比方两天、三天还在烧,那在基层的处理可能未必就能达到效果了,而且他有可能发生重症的这种概率就增高了。
第二个可能就是呼吸,通过他的呼吸有没有急迫、有没有窘迫、呼吸的速度有没有增快,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
第三个就是意识,这个人原来都很清醒的,现在讲话都是颠三倒四的了,开始说胡话了,那这个可能也是都代表着病情要往重的方向的这种发展。所以出现了这些情况,或者有这种情况的苗头,那这些患者就应该及时向上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转诊。避免等到真正出现了,在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可能有困难,那就耽误了病情,最后那就对患者不利了。
网友看法
1、网友爱花的四叶草:实践证明n95也没用,因为人不可能24小时都戴着,家人感染了就会传染上
2、网友丹丹:有专家也说N95太封闭,也危险,听谁的?
3、网友user6576734442264:N95口罩得耳朵疼
4、网友积极的风信子:好吧,他一说n95的口罩又要涨价啦[捂脸][捂脸]
5、网友秋名山食神:n95的价格什么时候和医用外科口罩一样的时候、专家就会说n95不能防护病毒
6、网友晨79297646: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7、网友58俱乐部:啥口罩都没用!除非戴防毒面具
8、网友莫丰榭:我都是带n九五口罩的,不是一样被感染了
9、网友八度2020:现在都没有强制带口罩了,我觉得公共场所强制带口罩还是有必要
10、网友科技之美:都已经阳过了,才说普通医用外科口罩不行,专家建议能及时点吗
11、网友月竹林75112101:戴防毒面具最有效
12、网友海天穿梭66:老三招口罩、洗手、不聚集根本不管用了,我们许多人几乎在家耽了十多天,可是都成阳人了。病毒在空气中传播,防不胜防,楼梯间、卫生间上下冲水引起的气滴胶等,除了天生基因好的外,几乎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13、网友起个名字这也太难了啊:林明贵呼吁,“现在要戴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可能在防德尔塔或者是刚开始的新冠病毒效果不错,但是奥密克戎传染性特别强,普通的口罩保护力相对远远不足,所以还是提倡戴N95口罩。” 林明贵还表示,“现在是特殊时期,一定要注意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现在奥密克戎传播的强度超出想象,一米的社交距离可能是不够的,应该保持两米。在室外1.5米以上,在室内两米以上,这样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互相之间接触,口腔里面存在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14、网友美林明月:核心不在外科口罩不如N95,关健是带口罩有没有带好的问题,外科口罩上下左右4边要贴脸带,少留空际,与人讲话离开一米以上即可。
15、网友安:带防毒面具吧
16、网友书签先生8144:专家开始卖口罩了?发个链接呢!
17、网友Rosehand:口罩要是有用会有疫情吗?
18、网友简单葡萄Ip:看看第一波的医院医生感染率就知道,N95救不了你,隔离服都不行
19、网友清新书签sO:N95价格要飞涨了
20、网友自由的画板nd:别说N95,N96也挡不住,林明贵何许人也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