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

1.4万亿斤粮食意味着什么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4-12-18 20:23 阅读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粮食生产数据,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4130亿斤,这是我国粮食连续21年实现丰产,也是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

1.4万亿斤是怎样生产的?又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产量是否可以持续?未来是否还有上升空间?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他表示,粮食需求仍在增长,在未来,提升单产、保持稳产,保障粮食安全依旧警钟长鸣。

刘录祥。受访者供图

1.4万亿斤是怎样做到的?

新京报: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4万亿斤,能否介绍一下,是怎样做到的?

刘录祥: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这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高基点上实现的新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提升粮食产量,我国的长期经验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政策方面,我们国家长期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政策方针,而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也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

今年的一号文件,就特别提出,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我们还在不断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再如科技,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不断强化和落实落细,2023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比2012年提升8.7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其中小麦已经超过50%。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使我国粮食安全基础日益全方位夯实。

新京报:2024年,我国发布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方案。达到1.4万亿斤,是否意味着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刘录祥: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1.4万亿斤,只是提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方案,是基于2023年粮食总产量提出的新目标,所以仍要继续提升产量。

粮食安全是否可以更好保障?

新京报:1.4万亿斤,意味着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是否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刘录祥:2024年粮食产量站上了新的千亿斤台阶,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的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但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持续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另一角度看,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2013年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年报中就提出过粮食安全的多元维度概念,即除了量的满足,更要从营养角度评价粮食的安全性。

新京报:粮食安全分为哪些方面?

刘录祥:粮食安全的实现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量保障,吃得饱;第二阶段是质量保障,吃得好;第三阶段是保障食物的营养与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吃得健康。我国正处于粮食安全的第二阶段,并逐步向第三阶段迈进。

新京报:哪些方面还存在粮食安全的隐忧?

刘录祥:粮食总产量超过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超过500公斤,比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标准高出了100公斤。但即便如此,我国粮食安全的紧平衡依然存在,进口量短期内减少有限。目前看,我国在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生产方面,完全可以实现自给。但在大豆、油料等作物方面,仍有很大的缺口,初步统计今年1-10月大豆的进口量为8994万吨,占到粮食总进口量的65.7%,仍处于高位。

1.4万亿斤产量可持续吗?

新京报: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怎样才能感受到粮食安全的状况?

刘录祥:普通人可能难以直观感受到粮食安全的威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市场上的农产品非常丰富,粮食也从不缺乏。但实际上通过数字,可以直观地说明粮食安全的情况。我国在加速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百姓餐桌发生着新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肉蛋奶等蛋白质食物的需求显著增长,据统计,这部分的消费过去10年里增长了22%。我国每年进口粮食在1.5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被用于饲料和工业用粮,最终被转化为肉蛋奶产品,也是满足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京报:我国已经实现了21连丰,且突破了1.4万亿斤,这样的增产是否可持续?

刘录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站在高起点、高基数上再实现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生产实践表明,单产提升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超过90%。以小麦为例,我国小麦亩产从1949年的42.8公斤增加至2024年的396.0公斤,以占全球小麦11%的种植面积生产了全球17%的小麦产量,成为全球小麦生产第一大国。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小麦联合育种攻关及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小麦高产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小面积亩产突破900公斤的高产典型和高产纪录,小麦产量已经接近天花板。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土壤、气候、种植制度的复杂性和管理技术的差异性,国内不同生态区之间及同一生态区不同农田之间,小麦单产差距很大。所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单产提升空间仍有待挖掘,特别是通过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等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高集成农业技术的到位率,把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潜力巨大。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网友看法

1、网友不凡的污妖王:6亿多吨?还是不够吃呀。单口粮是够了,但是饲料啊,油啊,不够

2、网友伶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粮食多了,什么少了?

3、网友荡来荡去的牛:有没有私货不知道。粮食产量7亿吨,国民口粮消耗是1.76亿吨。吃饭占粮食总产量1/4。所以无需担心,不要被人带节奏,产生缺粮恐惧症。工业缺粮是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作为工业原料,进口1.5亿吨粮食并不代表我们缺粮,那是世界要用的原料。他们不用了我们也无需进口粮食。

4、网友神秘露珠HJ:不是李振声?

5、网友自强不息青山S2G:[大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