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讯(记者 袁晨 实习生 任思畅)7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各级依法履职,省市县乡村共同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广亭说。
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4534.5万亩、总产1323.7万吨。生猪、牛、羊存栏和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大豆、油料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种植任务。
省级大力培育苹果、畜禽肉类、蔬菜等8个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达6123亿元,苹果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市级打造24条百亿级、县级打造127条十亿级产业链,形成“省级抓千亿级、市级抓百亿级、县级抓十亿级”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木耳、茶叶、苹果、藤编等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创建国家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9个,8个村落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以来,全省集体经济薄弱村降至6%,经济强村增至11.66%。
实施“头雁”“耕耘者”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三大工程,培育乡村人才近30万名。面向全省65个县(区)选派“三区”科技人员1095人,为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类毕业生1597人,招录的3412名特岗教师全部到乡村任教。
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83%,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2.1%,37%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93.7%的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
制定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村乡村振兴年度重要事项清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8867名。92%以上的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向乡村振兴一线选派文化工作者1115名,全省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86%。
报告指出,乡村人才支撑后劲缺乏,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的农村能人不足,专业性人才较少,部分农村优质劳动力减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需引起重视。
报告建议,鼓励高等院校灵活设置专业,打造精准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涉农专业集群,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本硕博应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互联互通立交桥网络。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困难、金融机构对“三农”的金融产品数量少,部分村集体经济治理机制不健全、权责利不明晰、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报告提出,鼓励企业、银行、担保公司与农业农村的对接合作,在信贷、保险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险种、扩大规模,推出更适合农户、农业企业的金融产品,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升级。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