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检出多例XBB.1.16#\u0002
这几天一个叫大角星或XBB.1.16的新冠变异株引发了网上的热议,焦点基本有两个,一是这个变异株在印度、新加坡引发了大量感染,印度还为此重新引入了口罩令,另一个焦点是说印度等地还报告该变异株引发了一个新的病症——结膜炎,即红眼病。
很多人也开始担心XBB.1.16是否会引起国内第二波疫情,是否会比感染其它病毒株后病情更严重。
其实,网上关于XBB.1.16的传闻有一些是没注意其它背景信息,有一些是过度夸张。
XBB.1.16确实让印度、新加坡等地的感染病例大幅上升,但不能忽视了这些地方之前的病例数很低。因此,即便大幅上升了,目前的实际感染数远低于以往疫情高峰时期。而且这些地方的住院、重症上升幅度远没有感染那么高。
可以参考新加坡不同病毒株主导期间的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变化曲线:
新加坡每一波奥密克戎疫情都在不断走弱
可以看到目前感染病例远没有过去几波疫情高,死亡病例更是每一波疫情都远低于前一波。
出现这种一波更比一波弱的现象是有科学道理的。虽然XBB、XBB.1.16这些新出现的病毒株免疫逃逸更强,但它们不是彻底的免疫逃逸。疫苗接种与过往感染获得的免疫屏障虽然不能彻底阻断病毒传播,但还是在限制这些新变异株的影响。
而且别看网上一些文章把XBB.1.16传得神乎其神,这个变异株就具体的突变而言与过去的XBB、XBB.1.5区别很少。像在免疫逃逸的关键位置S蛋白上:
几个XBB变异株的S蛋白突变比较
XBB.1.16和XBB与XBB.1.5相比,只是多了E180V这一个突变,另外出现了T478R突变,而不是另外两个XBB的T478K突变。然后,XBB.1.16和XBB.1.5同样是F486P突变,不同于XBB的F486S突变。就这三个突变差异,别的没了。
一些实验研究显示T478R突变可能在传播力、致病力上更强,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XBB.1.16在印度、新加坡等地取得优势,也是为什么WHO把它列为正在监测的病毒株。可是这些有限的变化意味着在免疫逃逸等特征上,它与之前就在全球很多地方成为主流的XBB各分支类似。不太可能在疫情上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新加坡实际上重症、死亡还是很少。网传印度恢复口罩令也有夸张,只是少数邦要求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更多是一种谨慎,不是疫情真的暴发了。
而这样少量的突变,能否导致疾病表现大不一样,出现所谓的新病症呢?也不太可能。新冠变异株最后还是新冠病毒,它不是变着变着变成SARS,更不可能变着变着变成HIV。
可以回想一下,疫情三年多来,从阿尔法到奥密克戎,那么多个突变株,像奥密克戎更是一出来带着S蛋白上30多个氨基酸突变,但实际上在疾病表现方面还是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大部分人都是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重症还是集中于高危人群。
像原始病毒株就有一定比例的人出现嗅觉味觉丧失,后来传说奥密克戎没有,可实际上还是有。奥密克戎都比原始株变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潜伏期缩短几天,免疫逃逸也不是彻底的。
XBB.1.16和其它XBB就那么几个突变,能突然产生一个新症状吗?其实新冠引发眼部症状虽然罕见,但过往早就有报道结膜炎这些出现在部分感染者身上,甚至还有结膜炎是唯一症状的案例报道。
一些变异株还经常因为一些外号让人觉得看着吓人,例如XBB.1.16被称为大角星,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很特别。实际上XBB.1.5的外号是克拉肯,海怪。可是就像前面说的,这两个变异株差别很小,而XBB.1.5虽然已经占据美国等地主流病毒株的位置很久——如今依然在美国全部新增病例里占比超过80%,但也没在引发大的疫情波动。
从中国疾控中心的公告来看,国内也监测出了多例XBB.1.16。4月15日发布的公告里提到2022年12月1日到2023年4月13日,本土监测到的重点关注变异株里有15例是XBB.1.16。上一份到4月6日的监测公告里倒没有提到XBB.1.16。不过这不足以确定15例XBB.1.16就是这一周突然出现的。因为这里可能涉及到原来的测序结果经过进一步归类,重新划分了分支。
像XBB.1.5截止4月6日累计有63例,比截止3月30日的44例上升了19例。可截止到4月13日就只有50例了。累计的数据怎么还能累计越来越少呢?要注意截止4月13日的监测报告里多了XBB1.5.12(6例)、XBB1.5.23(6例)、XBB1.5.24(21例)、XBB1.5.36(1例)。如果把这些新定义的分支算上,进入四月以来,每周XBB.1.5这一支系每周都多个20例左右,不比XBB.1.16突然冒出的15例增幅小。
可XBB.1.5引发了中国第二波疫情了吗?大概率没有——要引发不早就注意到了?
这可能也能通过免疫基础找到原因。之前包括张文宏医生在内的上海一个研究团队的一篇预印版论文,显示在2针灭活疫苗接种者(三针也是类似)发生BA.2突破性感染6个月后,仍能检测到针对XBB、XBB.1.5等新型奥密克戎亚株的中和抗体:
两针灭活疫苗发生BA.2突破性感染6个月后仍能检测到XBB中和抗体
同一项研究里显示打三针灭活,或两针灭活+一针智飞重组蛋白加强,即便在第三针后14天的免疫反应高峰,仍然有很多人无法检测到针对这些新型奥密克戎亚株的中和抗体。
可以想见,在第一波疫情暴发前,国内大部分人的免疫基础属于这种三针灭活或两针灭活+序贯加强。可如今却会更类似两针或三针灭活+BA.2突破性感染,免疫基础实际更强了。
这种更强的免疫基础可能限制了XBB.1.5等病毒株发展成第二波疫情。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免疫水平无可避免会下降,而新的变异株说不定在传播速度、免疫逃逸上还会有加强,最终难免会有第二波疫情。不一定会是XBB.1.16引起,但总会有一个会导致第二波疫情。可是新冠演变至今,免疫逃逸都不是彻底的,对重症、死亡的免疫防护会更为长久。从人群角度看,中国这样第一波疫情特别严重,感染比例非常高的地区,第二波疫情即便发生,严重程度也会弱于第一波。
当然,这种免疫基础对第二波疫情“够用”的情况是针对大部分人,即普通健康人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本身免疫反应或许会弱一些,免疫屏障也就差一些,加之重症风险更高,仍然需要通过更及时的疫苗接种等来完善保护。
但大家没必要因为网上突然传说XX病毒株如何不同,如何厉害而恐慌。
网友看法
1、网友海之蓝云之下:言之过早!理论与现实不会完全一致!科学的防护还是必要的!至于是否有有新病症,必然有!至于是不是普遍性还得观察!凡凡的谈逃逸性,还得看结合本土情况!
2、网友薇薇逛红尘:看到新闻,又买了100个口罩[笑]
3、网友真火:继续睡觉就是!
4、网友大气叶子ok:吓人没用。国人有中药,不变应万变。
5、网友洒脱的开心快乐哥:转发了
6、网友雨馨4264:言之过早!理论与现实不会完全一致!科学的防护还是必要的!至于是否有有新病症,必然有!至于是不是普遍性还得观察!凡凡的谈逃逸性,还得看结合本土情况!
本财经资讯由顶点财经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顶点财经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