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透露什么信号

来源:财经杂志 时间:2025-11-05 02:43 阅读

本文与今日头条头条精选项目联合呈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如何在发展中化债,如何预防债务风险,需要智慧。特别是地方隐性债、地方政府欠企业的债等尤其需要重视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

随着地方化债进程不断推进,中国政府的债务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集中、强化。11月3日,财政部官网发布机构调整信息,新设债务管理司。李大伟担任司长,曲富国、赵则永任副司长。债务管理司内设六个处,分别是综合处、中央债务处、地方债务一处、地方债务二处、发行兑付处、监测管理处。

公开资料显示,李大伟历任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预算司副司长,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等职。

根据财政部消息,债务管理司主要职责是,拟订并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拟订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编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余额限额计划。承担政府内债发行、兑付等有关管理工作。承担政府外债管理工作,拟订基本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债务监测监管,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外界分析,专司设“监测管理处”等职能,意味着要建设更常态化的债务动态监测与隐性债风控体系,及时捕捉地方流动性和偿债风险。将中央债、地方债、外债管理等工作集中放在同一司,有利于宏观财政政策和债务工具(如专项债、置换工具)协调使用,既可为稳增长提供支持,也能更系统地推进化债。这一机构调整传递处两个信号:一是中央重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二是未来可能出现更严格的债务限额、信息披露与问责机制,进而影响地方举债行为和融资成本。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在9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中国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总体看,中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化债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中国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 11 月,财政部出台“10万亿”化债方案,增加地方债务限额,推动地方政府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当前,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增速相比往年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隐性债务化解仍然面临一定挑战。目前,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缓解地方政府压力,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稳,短期流动性与中长期偿债可持续性仍待继续观察。

今年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表示,“化债是手段,发展是目的。”财政部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期间,财政部将加快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首先,在存量上做减法。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其次,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再次,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节奏,保障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的带动放大效应。同时,在风险上做除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从事后“救火补漏”扩展到事前“防患于未然”。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防范兑付风险。

与此同时,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张斌给《财经》撰文认为,不能简单否定政府债务对于扩大需求的积极作用。通过公共部门举债增加支出,填补私人部门的储蓄投资缺口是实现全社会供求平衡越来越重要的保障和支撑。对于公共部门债务和政府债务率,不是越少越好,更应该关注最终的宏观经济表现如何,供求平衡如何。只要宏观经济大局好,没有通胀压力,从总量上来看政府债务就不会成为系统性风险来源。

网友看法

1、网友进步的琴伦:[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

2、网友广西岑溪华艺照明李生:深挖彻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