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电磁弹射与蒸汽弹射各有何利弊

来源:科普大世界 时间:2025-10-30 02:02 阅读

电磁弹射被认为是航空母舰上可淘汰蒸汽弹射的新技术,所以中美两国的新型航空母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电磁弹射方式。然而谁能想到特朗普却要在美国终结这种技术在航母上的使用了。

据英媒《独立报》和美媒《新闻周刊》等媒体10月29日的报道,今年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访日期间前往美海军驻日的横须贺基地,登上了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对现场美军官兵发表演讲时宣布,他将签署行政令,要求美国以后建造的航母必须使用蒸汽弹射器和液压升降机。

当时特朗普在“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向官兵发问“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哪个更好”,得到了“蒸汽弹射”的回应,这场看似即兴的互动,实则将美国海军舰载技术路线的矛盾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位自称“懂造船”的美国前总统,当场将电磁弹射斥为“愚蠢、荒唐”的技术,并宣布将签署行政令要求新航母回归蒸汽弹射。

这一事件让全球的军迷朋友们为之惊讶,不出意外的话也将引发美国军政界的激烈争议,更让全球聚焦——电磁弹射真的如特朗普所说的“不行”吗?航母上美国士兵的回应又是为何?美国海军的“福特号”又将因此陷入怎样的困境?

蒸汽弹射的利弊

其实要理清这场争议的核心,首先需客观对比两种弹射技术的本质差异。人类使用蒸汽技术已经有数百年了,而蒸汽弹射作为美国航空母舰沿用半个多世纪的舰载机起飞模式,其优势在于技术成熟度与维护便捷性:依赖高压蒸汽驱动活塞,50年的实战应用使其可靠性得到验证,且仅需简单工具即可完成基础维修。

但这种“成熟”背后,是难以突破的代际短板,因为蒸汽弹射技术的能量转化效率仅4%-10%,每次弹射需消耗数吨水,直接分流航母20%的产出能量,而且连续弹射16分钟后就需强制“冷却”。

而且还有“推力固化”缺陷,无法适配轻重不同的舰载机——面对F-35C这类隐身战机需减油减弹,而对轻型无人机又可能造成结构损伤,这严重制约航母作战体系的完整性。

电磁弹射的先进性

电磁弹射则是舰载技术的“革新者”,依托综合电力系统与数字化控制,实现了多维度突破:能量转化效率飙升至60%以上,数据显示45秒内即可完成120兆焦耳能量储备,单次弹射仅需3秒,且不依赖航母主发动机供能,连续弹射时仍能保持30节以上航速;推力调节范围覆盖2-70吨,0.1秒内即可响应,既能轻柔推送保护隐身涂层的战机,也能保障固定翼预警机满载起飞,为“战斗机+预警机+无人机”的立体化作战提供可能。

在维护方面,模块化设计使可动部件减少70%,故障率低至1/3200次(中国福建舰),所需人员减少30%,彻底摆脱了蒸汽弹射“数百米管道、每周检修”的工业噩梦。

我国福建舰已用歼-15T、歼-35、空警-600的成功弹射,证明了电磁弹射的实战潜力,其采用的中压直流技术路线,甚至比美国“福特号”的交流系统更具结构简单、响应更快的优势。

特朗普为何不认同电磁弹射?

那么,特朗普为何又对电磁弹射很不满意呢?主要在于他看到了美国电磁弹射存在的一些大问题,这源于美国航母电磁弹射的技术路线选择与工程落地的失误,而非技术本身的缺陷——“福特号”作为美国首艘搭载电磁弹射的航母,自2017年服役以来麻烦不断:平均无故障周期远低于设计指标,测试中多次因系统宕机中断弹射作业,甚至一度无法搭载F-35C战机。

深究其原因,在于其采用的交流中压综合电力系统复杂度过高,核心部件可靠性未达实战标准,加之研发过程中成本失控,单舰造价突破130亿美元,给福特级航母打上了“天价却不好用”的标签,特朗普对此当然是不满意的。

但这并非电磁弹射的“原罪”,而是美国在技术迭代中“急于求成”的结果——为追求“跨代优势”,在关键技术未完全成熟时就强行上舰,导致系统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频发。

特朗普在“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询问士兵们是电磁弹射好还是蒸汽弹射好?而士兵们回答是后者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这艘航母上使用的还是蒸汽弹射,该舰士兵们对电磁弹射并不是很了解,当然会说自己家的好了。

美国两艘电磁弹射航母会改用蒸汽弹射吗?

若特朗普的行政令真的落地,美国海军将面临三重难以化解的困境。其一,现有航母改造陷入“死循环”。“福特号”与“肯尼迪号”从设计之初就围绕电磁弹射展开,动力系统、甲板布局、舱室结构均未预留蒸汽弹射所需的管道与储气罐空间,强行改造需拆除大量舱室重新设计,工程量堪比建造新舰,且改造后性能将大幅缩水——原本为适配电磁弹射的舰载机调度体系被打乱,航母出动率甚至可能低于尼米兹级。

其二,蒸汽弹射产业链早已断裂。为尼米兹级生产蒸汽弹射器的厂商已破产,相关生产线与熟练工人不复存在,若要重启生产,不仅需投入巨资重建产业链,还需面对技术人员断层的问题;即便退而求其次拆解退役尼米兹级的弹射器,其老旧设备的可靠性与适配性很可能也难以满足新航母需求。

其三,技术代差被彻底拉大。我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已实现稳定应用,其直流技术路线比美国交流系统领先一代,若美国退回蒸汽弹射,将直接形成“蒸汽-交流电磁-直流电磁”的两代代差,未来在舰载机出动效率、作战体系兼容性上,美国航母将彻底失去优势。

所以,电磁弹射并非“不行”,而是美国在落地过程中走了弯路。而特朗普所谓的暂停电磁弹射的行政令怕是无法发出,即便发出也难以执行,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战略摇摆”

值得深思的是,这场技术路线之争背后,折射出美国军工体系的深层矛盾。一方面,美国海军渴望通过电磁弹射维持全球海上霸权,却受制于国会拨款效率低下、军工复合体利益捆绑等问题,导致技术研发与工程落地脱节。

长远来看,特朗普的决策更多基于短期政治考量与个人经验判断,忽视了军事技术迭代的客观规律——蒸汽弹射虽可靠,却已无法满足隐身战机、重型无人机等新型装备的作战需求,退回旧技术本质上是“用战术妥协掩盖战略短视”。正如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报告指出的,“放弃电磁弹射意味着美国主动放弃舰载技术的代际优势,未来十年内将难以追赶中国的发展速度”。

再从全球舰载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电磁弹射取代蒸汽弹射是必然选择。中国通过“稳扎稳打”的技术路线,在福建舰上实现了电磁弹射的成熟应用;英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也已启动电磁弹射的研发计划。

特朗普的“退回到蒸汽时代”,看似是对“可靠性”的追求,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信心不足与战略摇摆。对于“福特号”而言,若无法解决电磁弹射的可靠性问题,又难以退回蒸汽弹射,其或将成为美国海军史上“最昂贵的试验品”;而对于美国海军整体而言,这场技术路线的反复,不仅会延缓航母更新换代的节奏,更可能在全球海权竞争中,让美国失去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舰载技术主导权。

消息来源:《红星新闻》10月29日报道《放弃电磁弹射?特朗普向美军演讲:我要签署行政命令,以后航空母舰用蒸汽弹射》

《济南日报》10月29日报道《特朗普吐槽美航母电磁弹射又贵又难用,让美航母改回蒸汽弹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