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开电车上高速 你“堵”在充电桩了吗

来源:牛顿顿顿 时间:2025-10-02 23:28 阅读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现在聊长途开车,话题都变了。以前大家在车里聊的,是路上风景好不好看,现在呢?一开口全是:“你排了几个小时队?”“那充电桩是好的坏的?”“下一个服务区到底还有多远?”

电动车这东西,听着特美好,什么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可一到放假,你开着这台代表未来的车汇入高速车流,现实就立马给你上一课,一根小小的充电枪,就能把你所有的计划全打乱。官方数据说得好听,高速上充电桩覆盖率超过97%。

那为什么,我们每个堵在充电站、眼看着电量往下掉的人,都觉得自己跟在野外求生一样?

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时间往前倒几年,大概2015年那会儿,我们还在争论电动车到底是不是个花架子,上头就已经在规划充电桩了。当时定的目标,车和桩的比例大概是50:1,在当年全国只有58万辆新能源车的背景下,这计划看着挺有远见的。

谁都没想到,市场会炸。没几年,58万这个数字,会呈几何倍速往上涨。车造得跟火箭似的,但散布在全国的充电桩,就跟步兵一样,在后头吭哧吭哧地追。

量变引起质变。车少的时候,充电桩再少,大家零零散散地用,问题不明显。可一旦车的数量过了那个坎,尤其是一到节假日,所有平时看不见的小毛病,都会被放大成一个大问题。就像一根平时好好的血管,突然冲进来巨大的血流,肯定堵死。

我们卖车的速度是火箭,建桩的速度是步兵,中间这个时间差,就是今天我们在高速上所有焦虑的根源。

这桩到底为什么这么难充?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生意的角度看,这根本就不是一门好生意。高速充电站这买卖,闲的时候能闲死,忙的时候能忙死。一年365天,可能350天,大部分服务区的充电桩都在那晒太阳,没人用。运营商投了钱、花了维护费,结果收不回来,他当然没动力去多建,或者升级设备。

可一到过年过节,需求瞬间爆棚。平时一天服务不了几台车,假期一天得充上百台车。这就好比你开了家饭馆,就为了过年那七天生意火爆,去把厨房扩建三倍,平时都空着。换你你干吗?

而且,现在高速上大部分还是60kW的慢充,充满一台车奔着两个小时去。我们着急赶路的人,要的不是“电”,是“赶紧充满赶紧走”的服务。当一个充电桩给不了“快”的时候,它在你眼里基本就没什么用了。

第二,这事儿精准地踩中了人性的恐惧点“失控”。你想想,为什么开油车心里那么有底?因为你知道,隔几十公里肯定有个加油站,开进去,五分钟就出来了。这种确定性,让你觉得整个行程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开电动车上高速,就像打游戏,一路上全是未知数。你所有的安全感,都系在那个不断往下掉的电量数字上。充电,就是游戏里最重要的那个“补血点”。结果你开到补血点,发现前面排着一条长龙,或者干脆桩就是坏的。那种从希望到绝望的感觉,能毁了你整个假期。

所以很多人宁愿多花时间,绕几十公里下高速去城里充电,也不愿意在服务区干等。这看着不划算,其实是在用行动,抢回一点对行程的控制感,哪怕就一点点。

第三,这其实是一张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地图。你在长三角、珠三角,充电体验就好很多,桩多、功率也高。可一旦你的路线往中西部走,就会发现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是断崖式下跌的。

一个上海的电池车主,在江浙沪随便跑。但一个新疆的车主,可能出个远门都得反复算计。这背后,就是不同地方的经济、人口、投入的巨大差别。新能源这张名片,就这么赤裸裸地把我们国家发展的梯度,展现在了每个长途车主的面前。

所以说,高速充电难,根本不是桩的数量不够多,而是整个系统效率太低、结构不平衡。

我们以前总想着“多建点桩”,但真正的解法,可能不是“加法”。我们缺的不是桩,是能灵活应对高峰期、更聪明的充电效率。

但是未来几年,随着电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事儿肯会变化。以后主流高速上,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华为那种600kW的液冷超充,“喝杯咖啡就满电”会成为现实。

所以,下次再堵在充电站,心里烦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你经历的,不只是一次糟糕的体验,也是一个国家在能源转型时,必然会经历的阵痛。你选择了开电动车,就是给那个更干净、更智能的未来,投了自己的一票。我们今天所有的等待和抱怨,其实都是在推着这个未来,快点来。

网友看法

1、网友顽强山雀1Z:一次也没有。[呲牙]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