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中餐预制菜在日本有多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2025-09-21 23:16 阅读

在日本,预制菜是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最常见的方式。

麻辣、蒜香、十三香等调味小龙虾,通过速冻锁鲜、真空包装成为冷冻食品。消费者从超市买回家后,先进行解冻,小龙虾也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调料入味,加热后即可食用。

时行株式会社的负责人王宏鑫,每年会出口6个货柜约150吨的预制小龙虾到日本,除了调味小龙虾,还有清水虾、虾尾、纯虾肉等产品。产品主要供给东京、大阪等华人聚集城市的超市。“以往主要给中华物产店供货,从去年开始,日系超市也开始采购我们的产品。”王宏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超市冷冻柜里“中华料理”类的预制菜也越来越丰富了,市场在增长。

小龙虾是中餐预制菜中率先实现即食化的“明星”产品,然而,在线下超市购买冷冻小龙虾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仍比较小众。国内有全球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更易获得活小龙虾,出于对食材的“新鲜”要求,也更偏好活小龙虾。

在日本,活虾养殖产业受限,预制菜崛起已有50多年的历史,当地消费者有更普遍的接受度,市场更成熟。相比国内,预制中餐在这里更“好卖”。

图/受访者提供

“日本的年轻人不剥虾壳”

王宏鑫做中日食品贸易业务已有十多年的经验,最初负责将日本海产品出口中国的业务。2017年后,他成立公司并“反向操作”,在国内寻找有出口资质的工厂,贴牌后销往日本市场,产品则以海鲜类预制食品为主。

“日本人对于预制菜的接受度很高。无论是家庭、便利店、超市、连锁餐饮店,预制菜都随处可见。”他表示,几乎所有的日系超市,冷链产品都能占比四成。以海虾为例,日本以售卖冷冻虾仁居多。

“日本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剥虾壳。”王宏鑫表示,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者仍保留了去早市购买活虾、活鱼,自己清洗、剥壳的饮食习惯,“90后”甚至一部分“00后”消费者都能接受这一习惯。

他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食品工业化会将便利性做到极致,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也帮助消费者省去烦琐的人力工作。例如,将主料、酱包、配料等分开的“ABC包”,消费者购买后还需要另外找器皿放置材料,并考虑先后顺序,不够便利。即食食品加热后就能直接吃,凭借技术,解冻过程中的入味效果往往也比现做入味更好。

据日本冷冻协会最新数据,日本2024年冷冻食品消费额达1.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2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球统计数据库Statista以即热、即食类预制食品为统计口径,2022年,日本人均消费量为23.2千克,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人均消费量分别为9.1千克、16.1千克和16.8千克。

华福证券研报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政府出台“冷藏链劝告”推动冷链建设,受学校供餐制度驱动,团餐标准化需求上升,冷冻产值快速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但因家庭小型化及便捷性需求,C端冷冻调理食品迎来拐点,接力产值增长。

日本消费者对中华料理的喜爱也推动了预制中餐市场的发展。王宏鑫表示,不少日本品牌已经研发了青椒肉丝、麻婆豆腐等经典中华料理的预制食品。用小龙虾产品打开销售渠道后,近几年,他也持续向日本市场引进其他预制技术成熟的产品,如虾饺以及烤鱼、剁椒鱼、酸菜鱼等调味鱼片。

“以鱼类食品为例,日本的终端个人消费者是吃不完一整条鱼的,要做一人食分量。我们需要将鱼切成鱼片,并将1/2或1/4的鱼片调味后制成产品,才能面向日本的零售市场。”他解释。

食品安全优先

令王宏鑫印象深刻的,还有日本预制菜加工业的高门槛。

“预制菜加工企业要遵守严格的食品卫生法,法律明确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场景及用量,相关部门对工厂的持续监管也非常严格。”他说。

日本规定添加剂要遵循“合法、必要、适量”,认为非法添加或超范围地使用添加剂掩盖品质缺陷,会产生巨大的食品卫生风险。以防腐剂为例,日本一袋保质期为9个月的火锅底料,被允许的防腐剂添加量小于0.05%,100克火锅底料里面的防腐剂含量必须在0.05克以下。

“食品安全是第一优先级。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需要更多研究如何通过低温或高温杀菌、密封包装、冷链与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在不依赖或减少添加剂的前提下,实现延长保质期,提升稳定性的效果。”他说。

对于冷冻食品,日本的全链条品质管理体系由“食品卫生法+加工许可证及资质+HACCP管理制度+冷链温控+标签追溯”构成。

北京玖玖一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沙铭,负责中日餐饮交流研学业务,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日本的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行业会严格执行“中心温度检测”流程,使用一根长长的专业温度计探针,在食材入库时进行中心温度检测,以验证冷链运输环节是否达标。

“例如,冷藏蔬菜的中心温度规定为0—3度。一旦检测超出范围,则意味着食材新鲜度与安全风险已不可控,必须退货处理。”她说。

此外,日本预制菜监管体系要求加工、运输和储存流程都遵循“可记录,可追溯,可拒收”原则,一旦违规会严格追责。

王宏鑫解释,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收录了原材料产地或养殖场、供货商、加工企业、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信息。消费者一旦反映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产品标签向上追溯,控制住出问题的具体批次,并通过媒体通知主动召回,提供相应补偿,对问题厂家进行处罚。

记者:王诗涵

编辑:闵杰

网友看法

1、网友Enrich028:谁敢去国外卖这种试试呗,各种超标黑科技一大堆,看会不会被罚的倾家荡产!

2、网友长空8886:家政公司出来干活了

3、网友天蝎座:麦当劳,肯德基是预制菜鼻祖!

4、网友何不游戏人间:说美国日本都有预制菜的从不说他们的保质期也更不说三聚磷酸钠……

5、网友正能量山羊:大量的往美国日本出售预制菜吧。现炒现卖的就留在中国吧。

6、网友大豆虫:日本的预制菜保质期是多长时间?

7、网友徐行观澜:国内对食材讲究“新鲜”,偏好活小龙虾,预制小龙虾较为小众。而在日本,预制菜历史超50年,市场成熟,预制中餐更“好卖”。这背后是饮食观念和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机智][机智][机智]

8、网友南天一卦:日本让预制菜进饭店和学校了吗[捂脸]

9、网友寻梦脚下:酱油调料都分出口和国内的配方,这个预制菜,不是我们吃的那样子的

10、网友天天向上zjl:建议中国新闻周刊全单位都搬去日本!@中国新闻周刊

11、网友飞天瓢儿菜:对呀,给日本人吃呀。

12、网友烟雨笑清风hzj:抛开历史不讲,日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不是我们能比的,能进入日本的食品必须要达到他们的标准,而且有卫生安全问题的,处罚可不是我们这种,预制菜可以有,但我们的标准和他们的标准一样吗?

13、网友三叶草:预制菜和预制菜可不一样,毕竟有先例就连方便面国内和卖到国外的都是两套质量标准[呲牙]

14、网友科技看门道:我们对预制菜的标准制定和严格执法到位了吗?

15、网友在水一方:预制菜是美国发明的,再由小日本传到中国。美国本土很少有预制菜,小日本对预制菜管控严格,只有中国对预制菜零容忍。

16、网友上善若水的彼岸花:日本是添加剂大国,很多添加剂就是日本研发的,同样他们使用的历史悠久!

17、网友掂星人:我早就说过:预制菜的蓝海在国外![灵光一闪]

18、网友卧龙岗下的人:那就全部出口吧

19、网友强哥在线:预制菜和方便面差不多吧?方便面为什么没人抵触?因为他明码标价,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回事,这次预制菜上热门不是国人抵触,是预制菜当现炒菜售卖才有异议。超市里的预制菜,各种熟食卖了好多年了,大家也没意见啊,想吃就买。

20、网友囡娘也:按现在的环境就该吃能量餐,而不是还在规划吃预制餐,只有彻底摆脱油盐酱醋,环境才可能得到一点点的改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