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张战机试飞照片,再次引发了热议。分析指出,这张照片或许揭示了中国第三款第六代战斗机正处于试飞阶段。
▲美媒的相关报道
照片虽未标注时间和地点,但机身构型清晰可辨:无垂尾设计、大后掠角主翼、翼身融合、边条翼,以及延伸的细长机头。这种典型的“无尾三角翼”布局高度契合全向隐身需求,也体现出对远程打击与气动效率的重视。更关键的是,该机似乎采用了腹部进气道与宽间距双发布局,具备强大续航力和较大的内置弹舱空间。
这一外形,与此前曝光的“歼-36”和“歼-50”明显不同,外界推测,这或许是另一条技术路线的新型号。有观点认为它是新型的忠诚僚机,即大型无人战斗机,用于与有人战斗机编队协同作战;也有人推测其为第六代舰载战斗机原型,甚至是由西北工业大学申报的某舰载六代机设计方案十分相似。
▲新飞机与歼-36对比图
从尺寸来看,尽管目前尚无法判断其是否具备座舱,但与歼-36尺寸相仿的翼展,以及尾喷结构所占比例,说明这并非一般的缩比验证机。从空速管的大小分析,其传感器配置也不可能是轻量级平台。这令“无人僚机”这一说法陷入争议:倘若真为无人机,其体积已经接近有人机规模,携弹量虽可观,但是否具备作战成本优势仍需商榷。
而如果它是有人驾驶型号,结合此前西工大公开的变后掠舰载机专利图来看,该机的外形几乎如出一辙——包括翼尖向后斜切的兰姆达翼、无垂尾设计、隐藏式双发喷口、锯齿状尾部结构、甚至腹部平坦区域预留的内弹舱空间都与申报图相符。若考虑其具备可变后掠翼设计,则可能在航母起降、超音速巡航与隐身性能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从这一角度出发,该机很可能是歼-50之后,中国面向未来航母平台设计的另一款六代舰载战斗机原型。倘若属实,则中国正在展开南北航空工业体系之间的技术竞标——这与上世纪美军YF-22与YF-23之争颇为神似。
▲此前西工大公开的变后掠舰载机专利图
短短几个月内,中国已曝光三种构型各异的六代机原型:歼-36以大无垂尾三角翼飞翼构型、较大的机体设计与三发动机著称,强调远程穿透打击;歼-50采用无垂尾兰姆达机翼+全动翼尖设计,偏重空优多用途战机;而此次曝光的新机则可能更侧重隐身与舰载适应能力,成为继歼-35、歼-15T之后的全新“海空拳头”。
这种多头竞标式发展路径,在西方国家已多年未见。当年F-22战胜YF-23后,美国长期缺乏竞争压力;如今中国通过竞争机制,反而形成三种构型并行发展的新态势,不仅激活了工业潜力,也带来设计理念的多样化。
不仅如此,目前曝光的新型六代机,其设计风格也体现出明显的“全向隐身”理念:无垂尾、平滑腹部、隐藏式喷口和非全动翼尖,使其雷达散射面最小化,具备对抗高频探测雷达、远程预警机和多源融合雷达系统的能力。尽管这也可能会削弱机动性,但在高态势感知、协同作战与超视距打击为主的未来空战环境中,隐身性比格斗性能更为关键。
▲疑似新平台的试飞画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该机的研制方尚未有明确结论。有迹象表明,这款飞机可能并非由传统的西飞主导开发,而更可能是由成飞的某航空单位设计。西工大的深度参与也进一步增加其属于舰载六代机的可能性。
倘若未来确认这款新机源自成飞体系,那么继歼-35和歼-15T之后,中国舰载机或将真正出现“南北之争”——沈飞系以歼-35和歼-50为主力,而成飞系则推出更加注重隐身性和舰载性能的新方案。这不仅是一场战斗机技术的比拼,更是一次工业路线与理念的竞争。类似于美军“F/A-XX”与“NGAD”两个体系并行的思路,也正在中国的军机发展中悄然上演。
无论最终这架飞机是否会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它的曝光都再次印证了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正在跳脱单一机型、一厂独大、垄断思维的桎梏,迈向多型号、多路线、模块化与无人协同并行的六代机发展战略。
▲疑似新平台的试飞画面
从歼-20的服役,到歼-35的舰载化,再到三种风格迥异的六代战斗机接连浮出水面,中国空军与海军的作战理念已经发生深刻转变。未来的空中作战,将不再是单机单打独斗,而是“人-机-群”协同的网络化、体系化、跨军种立体打击。第三款六代机的现身,不只是新飞机的亮相,这一代中国军迷,终于能亲眼见证:从仿制、追赶,到超越、领先,中国战斗机不再只是“看美国的影子”,而是以自己的设计语言与工业能力,参与到对未来空战规则的真正书写中。而这,仅仅是开始。
网友看法
1、网友洒脱熊猫:我早就说过,只要中国把发动机搞定了,以后战机就是中国人的天下了。中国人花样太多,想法太多,以后战机会跟中国手机一样,一年能出很多新款,而且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先进。
2、网友不忘国耻,血债血偿!:如果中国的每所大学都如西工大/哈工大一样有这样科技护国的劲头,何愁我华夏之不兴!
3、网友热闹百灵鸟o:中国军工厚积薄发,这些年积攒起来的技术终于爆发了!未来几年在武器发展这一块,西方国家只能望尘莫及了。加油
4、网友铭记于心:鹰酱:怎么跟?跟一款都难受,还要同时三款,算了,回家躺下
本财经资讯由财经猫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财经猫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