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网

博主:陈佩斯拍出了年度最佳讽刺喜剧

来源:社会万象集 时间:2025-07-28 00:23 阅读

陈佩斯,在演艺圈中一直都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他曾经凭借一系列春晚小品和喜剧电影逗笑全国的亿万观众,是内娱初代喜剧顶流,却在巅峰期忽然从电视与电影领域转身,头也不回地扎进话剧舞台,在这个小众艺术领域深耕细作,成果累累。

在那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演艺圈里你方唱罢我登场,早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可陈佩斯非但没有被大众淡忘,反而被不断地重温与怀念着。人们一遍遍重刷他的那些经典小品,还有他在过往访谈节目里的那些直率发言,时不时就会被各路媒体翻出来,引发又一轮唏嘘感叹;他还被网友发现和陈晓旭版林黛玉的脸型相似之处,组成了破次元的CP,搞笑混剪视频被海量传播。

眼看着陈佩斯的身影离大众越来越远,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高,人们纷纷将“人民艺术家”“喜剧之神”“硬骨头”这样的称号戴在他头上,“陈小二”于是就成了粉丝嘴里的“陈二爷”。

如今,已经71岁的陈佩斯携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时隔多年后重新面对大众,立刻引发了无数人的翘首期盼。虽然电影因故延期,但点映场票房不俗,在正式公映前就已经收获了数千万票房, 公映后很快破亿 。人们为什么如此想念陈佩斯?他的新电影要表达什么?还会逗笑现在的观众吗?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等了六十年的一出戏

《戏台》刚有点映场的时候,我就去看了。那一场上座率超过了一半,观众年龄层跨度相当广,从二三十岁,到六七十岁,平均地分布开来,应该是我在电影院看到的观众最具多样性的一部电影。其中有几位看起来是群老姐妹,一起坐在最后一排,安安静静地看完,散场后也不声不响,脸上表情似乎是意犹未尽。 这些观众肯定都和我一样,就是冲着久违的陈佩斯而来。虽然他的话剧一直在巡演,票房火爆,但总也不来我所在的城市,一直没机会亲临现场看看他后来的作品。这次他把自己最受欢迎的一部话剧代表作《戏台》改编拍摄成电影,也算是圆了像我这样的老观众的一个念想。 在豆瓣舞台剧页面检索会发现, 《戏台》从十年前开演以来,评分就一直稳居国产话剧最前列,到现在依然高达9.0分。能比它还高的,除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就只有一部《惊梦》——这也是陈佩斯的话剧作品。 从话剧到电影,因为形式不同,介质不同,相应地就必须做出一些调整,高分话剧并不一定就能转换成高分电影,之前就有过一些失败的例子。加上这是陈佩斯时隔32年再次执导电影,他自己也说了觉得手生,连现在的拍摄器材都不熟悉。我也能感觉到,电影有些地方的节奏稍显凌乱,有些地方又会觉得太吵闹,这也是话剧改编电影很难避免的一个通病。 但瑕不掩瑜,这依然是一部在当今国内院线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剧本非常扎实,看得出来是经过了反复打磨的,整个故事框架搭得细细密密而又严丝合缝,矛盾冲突重重叠叠最后撞击到一块儿形成总爆发。演员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互相碰撞成一首多声部的大合唱。不愧是在剧场经受了十年考验的作品。 《戏台》剧照 《戏台》自然还是一出喜剧,但是和时下流行的那些喜剧都不一样,没有流行语,也没有谐音梗,完全是靠戏剧冲突和人物逻辑制造笑点。它和我印象中的陈佩斯早期作品也很不一样,我确实也笑了很多次,但在笑之外,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情绪,更多的是震撼。 它的内核其实非常严肃,讽刺大于搞笑,底色还有些悲凉,讲的是权力对艺术的干涉与裹挟,以及艺人身不由己的悲哀。 故事背景放到了民国年间,北洋军阀政权如走马灯般变幻的时代,军阀洪大帅刚刚攻占了北平城,正逢戏班子五庆班请来名角儿金啸天准备公演京剧《霸王别姬》。洪大帅为了庆祝并宣示自己夺来的权力,要包场看这场演出,还点名让他刚结识的一个卖包子的老乡出演楚霸王项羽,最后还对戏的结局表示不满:项羽不能乌江自刎,而应该带着队伍一路进军大获全胜。整个戏班子必须听令于一个根本不懂戏,也没有审美意识的莽汉,随时承受被换角、改剧本,还有各种粗暴的干涉。如果不听命令,一班艺人就会性命不保。枪炮武器的阴云始终笼罩在绮丽典雅的戏台之上。 这是一出群像戏,军阀、名角儿、班主、戏院经理、土匪恶霸、贩夫走卒,还有看戏的平民百姓,都围绕着这个戏台进进出出,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关联、矛盾、冲突、巧合、误会,很多笑点也因此而引发。 听说陈佩斯和搭档弄完剧本后,他最开始想演的,是那个绰号叫“大嗓儿”的角色,可能因为这个角色最讨喜——一个卖包子的伙计,平时只是个爱看戏,没事喊两嗓子的票友,就因为阴差阳错认识了洪大帅,被钦定取代名角儿上台出演楚霸王,这个身份的错位很容易就能制造出喜感。但这个角色很快就被老朋友杨立新一眼看中给抢去了,陈佩斯虽然身为导演,也乐得成人之美。而戏班班主侯喜亭这个角色,因为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只好亲自上阵。到了电影版,虽然其他角色基本上都换过一遍了,比如由黄渤代替杨立新出演大嗓儿,但侯班主依然由陈佩斯本人出演。 侯班主恰好就是整出戏中最不好笑的一个角色。 他对内要哄着名角儿,小心陪着笑脸,对外又要招揽观众,出什么事都是第一时间出面顶着。 洪大帅的命令,首当其冲就是对着他来的,他即便心里为传统艺术被糟蹋而痛苦、激愤,也只能拼命压抑住情绪,因为他要保住大伙儿的性命,他要趟出一条活路。为此他对着大帅及其狗腿下跪,又在后台抱着柱子狠狠撞自己的头。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艺人,就是这么窝囊,这么心酸。 这个角色看似戏份没有特别多,也不太讨喜,却最能代表这出戏所要表达的观点,也是最能让观众代入的一个角色。 我看路演现场的一些观众就表示,在侯班主身上深深共情了,那分明就是一个当代社畜牛马都会经历的状态:被要求一遍遍改方案,外行指导内行,你心里再不屑也不敢反抗,因为要保住饭碗。 陈佩斯慢慢也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感情,经常在演完后还出不了戏,要在片场哭一会儿,才能把那一腔憋闷的情绪倾泻净尽。在话剧版《戏台》刚开演时他就对媒体说过, 这是他等了六十年的一出戏,仿佛前面所有的经历就是为了这出戏而做的准备。 对于经典作品数不胜数的陈佩斯而言,这个说法是很具分量的。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几个地方我也有想流泪的冲动。除了共情剧中角色的处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银幕上陈佩斯那张脸的特写。 尽管我早有心理准备,知道陈佩斯已经71岁了,但印象里的他,分明还是那个嬉皮笑脸油嘴滑舌的陈小二。所以陡然看到他在电影中饰演的戏班班主,是如此的满面沧桑,眉毛胡子皆已花白,就像几十年时光瞬间快转,那个冲击力是很强的。 然后我又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陈佩斯的人生经历,于是就完全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做这么一出戏,又为什么会在演完后痛哭流涕。那些委屈、愤怒、压抑,在戏里戏外都能够被勾连起来,形成人戏合一。当一个艺术家真正有话想讲,不平则鸣,这个作品就是会更容易打进观众的心里。

笑比哭难

陈佩斯在《圆桌派》里讨论过一个喜剧圈的现象: 为何现在的喜剧流行“喜头悲尾”,总要在一顿搞笑过后续上一个煽情的结局?陈佩斯的分析是,这说明创作者的技巧能力不足,包袱翻个两番就疲了,翻不上去了,只能用煽情来勉强划个句号,让这个作品不至于太泄气。 《戏台》这部戏虽然底色那么悲凉,但还是能看出陈佩斯的坚持。在一些明明可以煽情的时刻,他都克制住了,结尾更是点到为止,收得干脆利落,让我想要掉的眼泪始终都没掉出来,只是欲哭无泪。 让人哭其实是容易的,让人笑却很难。但世人却普遍认为,悲剧比喜剧更深刻,更高级。所以喜剧人要面对不公平的苛刻审视。 陈佩斯一开始对喜剧表演也没有多爱,那本来只是他上山下乡后告别知青生活回城的一个出路。是他的父亲陈强告诉他,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太需要开心快乐了,鼓励他做喜剧,还以高龄之身跟他一起演喜剧,他才慢慢开始把喜剧作为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越来越上心,越来越执着,最后终成一代喜剧大师。 现在让我将思绪往回追溯,回到我小时候,小到刚记事没多久,刚刚能看懂电视里在演什么东西。那时候周星驰的电影都还没流行开来,赵本山也只是刚在春晚小试牛刀,那时候全中国最好笑的人,毫无疑问的,就是陈佩斯。 那些年,陈佩斯可能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看春晚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只要他出场,还没说话呢,光是一个亮相,电视机前的所有人就已经开始笑了。他和朱时茂搭档的那些小品,《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不管看多少次都还是那么样的好笑,纯粹的、不掺一点杂质的好笑,没有说教,没有喜头悲尾,没有最后一起包饺子,只要笑就完事了。 当时不觉得,要到多年以后,看陈佩斯的访谈,我才意识到那些小品的历史意义。陈佩斯刚登上春晚的时候,整个社会气氛正在迅速松动,但还有很多禁区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比如,很多人在公开场合不会笑,不敢笑,认为大笑是件不严肃的事情。陈佩斯说,让他们在春晚演小品,是当时的导演组冒着巨大政治风险作出的决定。总导演黄一鹤在开演前抓着他的手,郑重叮嘱道:“出了事儿我负责,但是佩斯老茂,一个字都不能错呀!” 就是那些小品,成功地让全中国人重拾了畅快的笑声。陈佩斯认为,喜剧就是社会的一种软化剂,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轻松、亲近。而且他在长期研究人类笑的原理后得出结论, 人之所以会笑,前提是人与人要平等。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你是笑不出来的。笑就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 开风气之先,必然是会承受风险的。现在看来,陈佩斯当年的那些春晚小品其实遍布了各种因素:少数民族、警察、抗日战争,都被拿来作为喜剧素材了。当年就有警察拉着他作出严厉批评,说他的小品丑化警察形象。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限制越来越多,让陈佩斯无所适从。他说,其实跟央视的版权官司只是小事一桩,就算没这件事,他也一定会告别春晚。 那时的陈佩斯,又是个时刻想要艺术创新的人。从他在春晚表演的11个小品,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节目形态和风格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突破各种限制。 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和朱时茂在春晚舞台上玩魔术大变活人,他从大炮口中被轰出来,满脸黑炭,衣服都没了,光着膀子穿个裤衩。他还跟中国体操队合作,让李宁李小双扮成小丑在双杠上杂耍。到了《王爷与邮差》,他围着那么大一个场子绕圈,跑到了观众席以外,彻底挣脱了舞台空间束缚。这几个节目,其实给幼小的我印象更深,因为每一次都会大开眼界:怎么还能这样玩? 他从来都不迎合潮流,而是自己开创潮流。 小品这种综艺表演形式,就是由他开始。国内商业喜剧电影,则是从他的“二子系列”开始。他还拍过非常多的喜剧短片,很多都是创意十足,比如伪纪录片《热点访谈》,被称为朋克艺术鼻祖的《96摇滚指南》,还有我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赶场》,他和朱时茂在沙漠中与一辆破车不停折腾的癫狂喜剧。1993年,他自导自演,和赵丽蓉合作的那部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更是我心中的国产喜剧电影巅峰之作,完全戳破传统孝道和丧葬仪式的虚伪,那个荒诞讽刺的力度,后来我就再也没见过了。这也是陈佩斯此前最后一部导演的电影作品。 《孝子贤孙伺候着》剧照 这次《戏台》宣传语说他是时隔32年再拍电影,应该就是从《孝子贤孙伺候着》的上映时间计算的。中间这么多年之所以退出电影界,他的说法是,那时候电影市场乱象丛生,偷瞒票房问题严重,他要向投资人负责,只能选择退出。虽然后来他也偶尔会客串几部电影,比如《大闹天竺》,但他会在采访里坦然承认,那只是出于人情压力,实际上他根本就看不上那个片子。 他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看得上的事情上。二十几年来,这件事一直都是话剧。他再次成为一个开创性的拓荒者,世纪初话剧在国内还是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艺术形式,他带着剧团到一个城市演出前,还要先把当地那所废弃已久老旧剧场的厕所清扫干净。经过《托儿》《阳台》《戏台》《惊梦》这一系列高质量话剧的浸染和培育,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话剧市场已经成熟起来,有了一批稳定的话剧观众。 他选择做话剧,也是自然而然的,因为话剧的容量比较大,而且限制相对较少,可以将自己多年研究出的复杂喜剧技巧畅快淋漓地发挥出来,还可以和观众实时互动,取得及时反馈。他曾说过,很讨厌电视综艺里的那种假笑,在根本不好笑的地方放上罐头笑声,还有人带头领掌。他受不了这个,宁愿在一个真实的舞台上受冷落,也不愿意活在虚假的掌声中。 话剧舞台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一切反应都是真的,票也是一张一张卖出去的,他觉得踏实,是站着把钱给挣了,虽然挣得远没有电影电视多,而且非常辛苦,那也值得。 多年以后,面对很多人对他表示出的惋惜, 认为他这些年 才华被荒废,还有传言说他断了经济来源后去开荒种地,靠卖石榴才东山再起,他笑言一定要帮他辟谣,他没有穷困潦倒到那个地步,那片山上根本种不了石榴;他演话剧也丝毫不觉得委屈,恰恰相反,他感受到的是自由,是过去那么大的舞台上不曾有过的自由,他喜欢这种自由。 在这之外,他还一直在开班授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人,促进中国喜剧事业的正向循环。我在不同场合多次听过陈佩斯讲他的喜剧理论,真的是很有一套见解,是自成体系的。比如他很强调戏剧逻辑的重要性,还有人物刻画的重要性,所有的笑点都要从这个人物的性格中自然生成,而不能生搬硬套。他认为喜剧就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总结出很多套路,但这个套路又不能被观众识破,否则就成了露出钢筋的房子。 2021年,陈佩斯和郭德纲、英达一同作为导师,登上了央视的喜剧综艺《金牌喜剧班》,被认为是他和央视的世纪大和解。我看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陈佩斯在节目中的点评,就是这档节目最大的一个看点,太专业了,深入浅出,一针见血,光听点评就是一种享受。 喜剧综艺《金牌喜剧班》剧照 看上去,陈佩斯似乎已经放下了曾经的那些恩恩怨怨,安心做一个自由的喜剧手艺人。但是我看《戏台》中,他饰演的侯班主面对艺术受到权力干涉时,那种痛苦和悲愤,还有他在片场的失声痛哭,又觉得还是有一些什么东西梗在他的心里,还没有被消化,还需要抒发。 《戏台》的上映时间之所以会延期,是因为暑期档竞争太激烈,陈佩斯又太想为投资人负责。他说过,这部电影能找到投资不容易,之前很多老板都不相信现在的观众会看一个老头主演的电影。 说得我也忍不住替他担心,虽然我觉得电影很好看,但这毕竟是一个71岁的老艺术家拍的一部风格老派的电影,与时下年轻人的口味肯定还是有一定距离。希望这部电影票房能好点儿吧,这种剧本扎实、有表达、有骨头的喜剧,应该得到市场尊重。而且只有《戏台》成功了,我们才可以继续期待,陈佩斯把另一部高分话剧《惊梦》也拍成电影。

这篇稿子快写完的时候,得知电影在豆瓣开分了,正好是8分,虽然没有话剧版那么高,在国产电影中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分数了。而且我听说有朋友的妈妈知道陈佩斯复出,立刻让女儿帮她和老姐妹们买票。一群平时不进电影院的老人们,也要用行动支持陈佩斯。看来这电影的票房不用愁了。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希望陈佩斯老师的身体一直都能硬硬朗朗的,71岁也可以是复出的年纪,是大有可为的年纪,是可以被万众期待的年纪。

网友看法

1、网友爽朗的豆浆:我就是奔着陈先生去的,不知道电影好看不好看,就是想着支持一下,但是看了是黄渤演的就知道这个电影肯定好看,真的是非常意外的好看,感谢陈佩斯先生的电影,让我从头到尾都让电影院里笑声不断,陈佩斯先生您辛苦了。[赞]

2、网友半截老头:陈佩斯是一代人的记忆,他当年的小品没有一个是靠煽情吸引观众的。

3、网友无聊鸟:这部戏就是陈老师这句话最大的注脚: 你管得了我, 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4、网友德才兼备孔雀ra:唐山口音也带起了赵丽蓉老师的回忆。礼崩乐坏下笑中含泪的坚持。陈小二依旧不服,给陈老师补张春晚的小品票吧[大笑]

5、网友尘客随笔:https://m.toutiao.com/is/ud-HhwvoRkY/ - 戒烟以后我才知道,抽烟就是在烧钱! 我是2019年12月30号戒的... - 今日头条

6、网友雨打芭蕉樱桃红qe:支持[赞]

7、网友东方红曰升空:https://m.toutiao.com/is/TVCOTHSbXSQ/ - 洪森,是老当益壮,还是落日疯狂 - 今日头条 - 今日头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