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猫

2022达摩院青橙奖公布

来源:量子位 时间:2024-11-10 00:59 阅读

羿阁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了!

15位平均年龄仅33岁的中国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得到百万奖金及阿里全方位科研支持。

这届15位获奖者中,超六成从事基础研究。

他们分别来自理论数学、量子物理、生命医学、化学材料、软件安全、端边云协同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均已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起大梁。

同时,本届女青年科学家获奖人数首次达到4位。

青橙奖是由阿里达摩院2018年发起的奖项,专为发掘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学者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

过去4年,青橙奖已支持近40位顶尖青年学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青年学者黄高、张伟楠、邓岳、梁小丹、朱占星、张兰、童永昕等人曾获此奖项。

今年,青橙奖全面覆盖科学技术广泛领域,收到全国135所高校院所近500份有效申报材料。

以下是2022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

白蕊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获奖理由:她参与并主导了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剪接体系列成果,为相关遗传病和癌症机理研究带来新思路。

科研成就:她参与并主导完成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系列成果,首次揭示了剪接体重塑的分子机理,主导并开辟了U12型剪接体研究方向。

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剪接体生化研究技术,并加速了相关靶向抗癌药物和罕见病药物的研发。

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6篇,在Cell上发表论文3篇。

曾入选由中国科协评选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曾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

陈明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获奖理由:他致力于探索量子力学基础问题,并助力展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科研成就:他对量子力学基础问题和可扩展化量子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基础方面,他和同事通过高精度的量子调控技术,实验证明了量子世界中虚数不“虚”、自然数不“自然”;

在应用方面,他设计了量子采样线路框架和验证算法,助力我国在光和超导量子计算体系,均实现了在特定任务的求解方面超过超级计算机,达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这一里程碑目标。

陈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

获奖理由:他专注于神经生理信号处理与分析,助力实现面向开放环境的实用脑机接口。

陈厅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他提出了一系列软件安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在区块链软件、安卓软件和桌面软件领域应用。

科研成就:他常年致力于软件安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的软件漏洞发掘、攻击检测与恶意代码分析的新技术,并将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于区块链软件、安卓软件和桌面软件三大场景,发现了数百个安全漏洞,且取得显著实际成效,多项技术达到国际最佳水平。

曾获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NFOCOM2018最佳论文奖、 CCF颁发的2018中国区块链最佳论文奖。

江一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他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了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科研成就:长期致力于“破解乳腺癌的难治之谜”,聚焦临床难题“三阴性乳腺癌”,系统性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建立首个指导三阴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四分型系统——“复旦分型”,形成了基础成果向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式”研究体系,成功地将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早先的 10%提高到 29%。

“复旦分型”被《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等权威临床治疗指南收录,用于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实践。

任炬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他在端边云协同智能计算领域提出多个创新性成果,为分布式协同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科研成就:随着端侧智能与实时性智能需求激增,如何在复杂网络环境下支撑轻量级端边侧设备进行高效的协同模型训练与推理计算,成为了普适智能时代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任炬团队围绕端边协同智能的核心挑战,提出了高性能个性化联邦学习系统、SoC异构计算单元协同推理加速框架、以及通用化分布式异构算力协同框架等多个创新性成果,为分布式协同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其因在物联网与边缘计算领域贡献获得了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佳青年学者奖。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国多个重要部门,在国防、军事、教育等领域起到了显著作用。

邵立晶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他提出了检验引力的新方法,为基础物理理论“添砖加瓦”。

科研成就:他的研究领域是基础物理理论的实验与观测检验,特别是采用天体物理的观测结果,来探索现有物理理论适用的范围。

工作成果主要包括用脉冲星系统地检验时空对称性、构建引力波波形模板库、联合引力波和脉冲星检验引力理论、用脉冲星探索暗物质性质、参与探测人类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和拍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等,并与EHT合作组347人共享了“2020基础物理突破奖”。

2020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同丹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特别研究员、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她构建了能源-经济-排放-协同治理间的交叉耦合模型,为减污降碳政策提供理论基石。

科研成就:她以多学科交叉模型体系构建和大数据融合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创新方法为手段,在社会经济活动与大气污染复杂非线性响应建模、基于大数据的全球重点行业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路径探究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吴昊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以及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她研究伊辛模型、高斯自由场、均匀生成树等物理模型,解决多个本领域公开问题。

科研成就:她致力于利用随机过程 SLE 研究伊辛模型、高斯自由场、均匀生成树等物理模型,取得系列成果,解决多个本领域公开问题。

第一个学术贡献是计算伊辛模型臂长衰减指数,第二个学术贡献是证明伊辛模型连通概率猜想,第三个学术贡献是构建均匀生成树模型与对数共形场论的联系。

吴嘉敏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他通过计算成像方法突破了传统显微成像局限,显著提升活体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与数据通量。

科研成就:通过计算成像方法突破了传统显微成像局限,显著提升了活体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与数据通量,并极大地降低了光毒性。

代表性工作包括首次实现了小鼠活体连续6个小时以上的毫秒级亚细胞分辨率三维动态观测,相关工作被评价为“上帝视角”显微镜;建立了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为解决光学像差这一百年难题开辟了新路径。

他参与研制的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仪器,迄今是国际上视场最大通量最高的介观显微镜,首次实现了小鼠皮层范围单细胞水平大规模神经元同时记录,是研究神经回路工作机理与大范围肿瘤转移机制的利器。

杨树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获奖理由:她研制出高性能新型垂直氮化镓功率器件,攻克了困扰氮化镓器件的动态性能退化难题。

科研成就:她专注于氮化镓(GaN)功率器件 (芯片)设计、关键工艺和可靠性研究,旨在实现 GaN 功率器件在电压/功率等级、动态特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提升。

自主研制出1kV/1.1mΩ·cm(2)单极型和1.8kV/0.5mΩ·cm(2)双极型垂直GaN功率器件,功率品质因数国际领先;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无电流崩塌”的垂直型GaN器件,解决了长期困扰传统GaN器件的动态性能退化难题。

所研制的高性能GaN功率器件为 5G 通信、航空航天等核心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技术。

杨辉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获奖理由:他致力于光通信网络跨层域高效调控技术研究,助力加速光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进程。

科研成就:围绕跨层域光网络方向研究,他瞄准光网络调度与传送效率等跨层域光组网壁垒,取得了大规模动态调控与跨域应急组网等成果,形成了跨层域光网络弹性控制机理与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助力加速光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杨杰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获奖理由:他发展了“分子电影”技术,实现对分子结构演化的直接捕捉。

科研成就:他通过发展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MeV-UED)技术,突破了飞秒、亚埃时空分辨率的仪器需求,实现了对分子结构演化的直接捕捉,即拍摄“分子电影”。

2015年起,他在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领衔发展了MeV-UED技术在气相、液相化学中的科学应用。

他本人的主要成果包括利用“分子电影”技术首次捕捉非绝热动力学过程、首次同步观测原子核与价电子运动、首次捕捉液态水中的氢键运动等。

姚永刚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他研发出精确可控的电热瞬态高温合成技术,有望促进材料制造及化工生产的高效、低碳、清洁化。

科研成就:他研发出一种精确可控的电热瞬态高温合成技术,可以在超高温(2000-3000K)、超快速(小于 1s)及非平衡(降温速率~10^4K/s)条件下,实现新型能源材料合成、电热瞬态化工新过程等。

该技术反应温度高,其反应速率比常规方法高几个数量级,可实现快速、节能、高效、规模化材料及化工品合成。

另外,设备简单通电即可运行,不依赖化石燃料,有望促进材料制造及化工生产的绿色、低碳、清洁化。

周杨

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青年研究员。

获奖理由:他通过构造“纠缠的有理尾巴”,得到了拟映射不变量穿墙公式统一的几何证明。

科研成就:他最主要研究成果是在最一般的情况下证明了GIT商空间拟映射不变量的穿墙公式。该结果对于研究来自超弦理论的镜对称原理有重要意义。

周杨通过引入被其称为“纠缠的有理尾巴”的几何构造,对该公式给出一个统一的证明。其方法已被国外其他研究者推广到层的模空间上,从而给一些著名的结果找到几何解释。

周杨的研究成果于2022年以其为独立作者发表在基础数学“四大顶刊”之一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网友看法

1、网友Fus19690516:应该加大奖励力度,明星都是身家上亿,我们的科学家不应该清贫。

2、网友龙枪骑士:为阿里点赞,为马云点赞。真心希望国家珍惜马云,珍惜阿里。特别不理解甚至愤怒的是腾讯,整天靠游戏吸金。体量比阿里还大,到捐献的时候就是阿里捐100亿他捐50亿。对国家贡献相比阿里马云简直云泥之别。怒其不争啊。

3、网友探路者2099:这是对年轻科学家最好的支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